边坡监测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76370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边坡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边坡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边坡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边坡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监测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环快速路西北半环凤中立交渝遂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交K0+000K1+250段监测方案致诚建筑工程检测2016年7月29日1工程概况11.1总体概况11.2地形地质概况21.3边坡概况32监测目的意义43监测及编制依据44监测容、方法及测点布置54.1边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54.2边坡顶部前方建构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104.3边坡体顶部前方巡视及裂缝观测164.4锚索拉力监测165监测工期及资料提交186劳动组织及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6.1劳动组织196.2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6.3质量管理体系216.4平安保障措施217监测应急预案221工程概况1.1总体概况市环快速路西北

2、半环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交红槽房立交段一一凤 中立交段K0+000K1+250工程位于九龙坡区,立交北侧相邻规划家湾还 建房和95645部队,西北侧为火车站和建材市场,西南侧为巨龙储运,房屋 建立较密集,东南侧有大顺电气,和其规划的厂房,南侧为华岩寺风景区, 交通方便。原凤中立交中心位于新里程桩号K1+180附近,为蝶形立交,拥有4个 匝道。新凤中立交中心位于K0+780附近,较原立交向南移动了大约400米。 新建立交不利用原立交匝道,新建9条匝道及一条横贯东西的新区大道。其 中E、G匝道临近高边坡及局部居民房。本工程线路区位如图1-1所示,线路主线纵断面如图1-2所示。图1-1凤中立交交通位置

3、图图1-2凤中立交设计示意图1.2地形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整体地势东高西低,东北侧为一山包, 最大标高为355.7m,西侧地势较为平坦,场地标高在316m至327m之间,相 对高差40m。拟建场地大局部为拆迁后的填土堆填。拟建场地多数地段基岩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基岩露头零星出露。场地表 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 统上沙溪庙组J2s砂、泥岩。经工程地质调查,线路区及周边未发现滑坡、 危岩、泥石流、岩溶及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1.3边坡概况E匝道全长588.555,道路设计高程320.566311.021m。该段地貌为斜 坡浅丘,目前区

4、为厂区。边坡坡顶东北侧为在建的家湾还建房。根据设计方 案,该段道路设计为挖方段,最大挖方高度38.9m左右,位于EK0+320附近。 该段道路位于立交东北侧,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匝道右侧形成永久性挖方岩 质边坡,坡高539m。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确定该边坡类型为HI 类,平安等级为二级。G匝道全长514.246,道路设计高程305.478324.849m。该段地貌为斜 坡浅丘,目前区大局部为厂区,局局部布住宅。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道路设 计为挖方段,最大挖方高度14m左右。该段道路位于立交西南侧,按设计标 高平场后,匝道右侧形成永久性挖方岩质边坡,坡高514m。结合建筑边 坡工程技术规,确定该

5、边坡类型为m类,平安等级为二级。在E匝道坡脚设置9号桩板挡墙、仰斜式挡墙。即9号挡墙里程为里程 为新区大道 K0+939.462K0+836.039E 匝道 EK0+015.138广E 匝道 EK0+340, 挡墙全长431.6m,其中新区大道K0+939.462新区大道K0+872.108段为仰斜 式挡墙,长 70m;新区大道 K0+872.108K0+836.039E 匝道 EK0+015.138 E匝道EK0+340为桩板挡墙,桩板挡墙采用1.6mx2m、2mx2.5m两种截面尺 寸。9号挡墙平安等级为一级。根据设计要求,2号挡墙平安等级为一级,8号挡墙为二级,需要对2 号、8号挡墙进展

6、监测,2号、8号挡墙设置情况见下表。挡墙桩身截面m设置原因施工要求2号挡墙1.6X2.0、2x2.5受红线控制,保护坡顶民房 及看守所采用人工挖孔,先施工桩,再分级开挖施工 锚索,锚索拉锁定前不得开挖下一级边坡。 施工锚索与施工挡板应同步进展。开挖桩前 2m围岩石采用机械开挖,不得破坏岩层完整 性。8号挡墙1.25x1.6保护坡顶2层钢板房,受红 线控制,无法大开挖施工采用人工挖孔,先施工桩,再开挖桩前土层。 施工桩板挡墙时应注意与桥台边坡保持顺接根据委托方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次监测围主要涉及E匝道高边坡、G匝道高边坡、E匝道坡脚的9号桩板挡墙、2号挡墙、8号挡墙及各边 坡和挡墙前方需保

7、护的建构筑物。2监测目的意义按照相关规规程和工程设计要求,边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 信息反应制度。信息施工法是将设计、施工、监测及信息反应融为一体的现 代化施工法。信息施工法是动态设计法的延伸,也是动态设计法的需要,是 一种客观、的工作方法。地质情况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工程,施工期的稳 定平安控制更为重要。建立信息反应有利于控制施工平安,完善设计,是边 坡工程经历总结和开展起来的先进施工方法。信息施工法的根本原那么应贯穿于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全过程, 使信息反应系统与动态设计和施工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将现场变化情 况反应到设计和施工单位,以调整设计与施工参数,指导设计与施工。对

8、边坡进展信息化法施工,就必须开展施工期间监测和施工完成后一段 时间的位移监测。监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 通报,出现险情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同时为设计提供反应参数,为 确保边坡施工和边坡使用上下建筑物、行人行车道路以及施工人员等的平安。为此,编制本边坡监测方案。3监测及编制依据(1) 环快速路西北半环凤中立交-渝遂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 交K0+000K1+250施工图设计说明;(2) 环快速路西北半环凤中立交-渝遂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 交K0+000K1+250调整施工图说明;(3) 环快速路西北半环凤中立交-渝遂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 交K0+000K

9、1+250地通道、挡护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5) 建筑变形测量规JGJ 8-2007;(6)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50086-2001;(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 50497-2009;(9) 市政边坡及挡护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10)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DBJ/T50-100-2010;(11)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DB50/5018-2001;(11)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GB 50007-2011;(12) 委托方招标要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中第

10、96页第19项为监控量测 要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DB50/5018-2001第13.2条为监控量测要求。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DBJ/T50-100-2010第9项为边坡监 控量测要求。市政边坡及挡护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第项为边坡监控量测要求。4监测容、方法及测点布置1对位于E匝道右侧长618m边坡,G匝道长655m的边坡进展监测。2对E、G匝道边坡、8号挡墙边坡顶部前方建构筑物进展监测。3对9号、2号、8号挡墙进展监测。4对锚索应力进展观测。本方案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监测招标要求编制,方案监测容不包括监测招 标要求表中建议取消的监测容。施工期间和完工后监测容均为:边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11、监测、边坡 顶部前方建构筑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边坡体顶部前方巡视及裂缝监测。开展边坡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其发生位移变形的情况,为分析判断 边坡稳定性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判断边坡施工期间及完工后,边坡上下建构 筑物和施工期间人员的平安提供依据。4.1边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置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边坡顶部、支护体的肋柱顶部、局 部桩顶或冠梁顶部布设测点进展测试。测点动态控制,如测点破坏或被挡住5 / 27及时补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保护好测点,假设因施工破坏测点,施 工单位应立即协助补充布设测点并承当相应责任。水平位移测点和垂直位移测点公用一个测点。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

12、后的 观测点总数量不变。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中“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应设 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中“同一剖面上 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宜少于3个,根据建筑变形测量 规、工程测量规中“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点应每1015m设置一个测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以上规规程和其他项目监测经历,本项目测点布 设如下。对位于E匝道右侧长618m边坡,G匝道长655m的边坡进展监测。E匝道右侧边坡:坡高539m,坡长618m,分3台阶施工,从上往下为 1、2、3阶此处不包含9号挡墙。每阶的顶部均需要布设测点,测点间距 约15m-25m,根据布设条件,选择不同的测

13、点间距,在边坡危险性较大段假 设边坡前方有裂缝、边坡前方有重要建构筑物、边坡滑塌可能性大的那么为 危险性较大段测点间距平均20m。9号挡墙长431m,测点间距20m。综上情 况,根据委托方要求,共布设24个测点。G匝道右侧边坡:坡高514m,坡长655m,局部段按2阶施工,从上往 下为1、2阶此处不包含2号挡墙,每阶的顶部均需要布设测点,测点间 距约15m-25m,根据布设条件,选择不同的测点间距,在边坡危险性较大段 假设边坡前方有裂缝、边坡前方有重要建构筑物、边坡滑塌可能性大的那 么为危险性较大段测点间距平均20mo 2号挡墙长289m,测点间距20m。综 上情况,根据委托方要求,共布设15

14、个测点。I匝道8号挡墙长69m,测点平均间距20m,布设4个测点。现场完成布设后,将绘制实际测点布设平面示意图。另在相对稳固、可靠、通视、不易受到破坏且影响围外的地方埋设水平位移工作基准点,根据本工程条件,E匝道边坡埋设6个工作基准点,G匝道 边坡埋设7个工作基准点,3条挡墙每条布设3个基准点,基准点编号WJ1-6 / 27WJ22。各观测点和基准点埋设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进展。水平位移工作基准点、水准测量工作基准点、水平位移观测点、水准沉 降观测点埋设一般采用钻孔浇筑钢筋埋设。假设现场条件有限,那么采用钻 孔浇筑钢筋粘贴反射片埋设。如果现场条件允许,测点可以采用观测墩埋设, 观测墩示

15、意图如下所示。观测的制作、浇筑、布设由施工单位配合监测单位 完成。中间螺栓备注:地面线下挖坑0.4 *0.4。地面上关模板浇筑,墩内布设相应的钢筋。观测墩测点标志示意图钻孔浇筑钢筋埋设测点标志示意图如以下图所示。边坡或桩顶面测点顶部及十字中心 一刁 边坡或桩顶直- 径任 22 匕.?mm I 的B. 螺-7 纹, 钢.: 筋勾水泥砂浆J I钻孔浇筑钢筋埋设水平位移和水准两用测点标志示意图钻孔浇筑钢筋埋设反射片测点标志示意图测量的方法所有位移测点均进展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形测量。水平位移采用二级导线极坐标法,即采用高精度的日本拓普康GPT102R 全站仪和与之配套的强制对中觇牌及棱镜等,从基准点出发,测量各观测点 相对基准点的X、Y、Z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计算出水平位移量。日本拓普康GPT102R全站仪测角精度2,距离为2mm+2ppm*D。测量的精度按二级变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