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60432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与直观操作,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洁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预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解决简洁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46+50(900-90)9 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假如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教学实施 (一)出例如3。 1、教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

2、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争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挨次。 请同学们观看,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试算,两人板演。 7、全班沟通订正。 8、思索:在计算中,应当留意什么? (二)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查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展计算) 2、教材第35页第9,10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觉吗?有什么想要告知教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2 教学

3、内容: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体积的计算方法,能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以下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分?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

4、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根底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例如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认真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留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留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假如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稳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

5、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 2.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外表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 能敏捷运用外表积

6、、侧面积的有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一)口答以下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争论: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

7、侧面积.(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应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圆柱的外表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外表积. 2.比拟圆柱体的外表积和侧面积的区分. 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圆柱外表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外表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例如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

8、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平方厘米) 外表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外表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应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外表积. (五)教学例3. 1.出例如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存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留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外表积.题里告知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

9、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存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存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

10、存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讨论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外表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外表积在实际应用时要留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外表积,在实际应用时,要依据实际需要计算各局部的面积,必需敏捷把握.如油桶的外表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外表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外表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纳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安排的意义。 2、把握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

11、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二)口同意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担当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

12、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安排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担当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安排问题都不是平均安排,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根据什么安排吗?今日我们连续讨论安排问题。(板书:安排)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假如按32安排,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个人数学教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根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分。 3、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答复,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日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