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75428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殊教育:留守儿童的心里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康进展一、 不行回避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特别浩大,而且与日俱增。而留守幼儿(06岁)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41.58%,多达952.37万人。此次调查发觉,留守幼儿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留守男童比例为,女童比例则更高一点为。在调查中发觉,隔代训练的孩子中,近60%的幼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是任性、自私、冷漠、愁闷多疑、缺乏热忱和爱心,缺乏怜悯心,情感波动性大,逆反心理重,常有违纪现象;二是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四周事物反响敏感性强,合作意识差;三是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道德

2、品德较差;四是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乐观性;五是由于家庭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幼儿园、家庭无法沟通,缺勤率高,安全隐忧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以我园“留守幼儿”为例,全园地处县城郊区留守儿童约占全园幼儿的80%;行为习惯等表现一般的约占60%;行为习惯不好的有约占20%;表现差,常常与同伴发生争吵,有逆反心理的有约占5%。从调查结果来看,男孩的状况比女孩要糟糕得多。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孩子长期由祖辈照管,对孩子的进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隔代训练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较多地采纳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意,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管束与引导。同时,祖

3、辈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由他爸妈回来管”。导致孩子从小就变得“骄燥”二气严峻,养成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其次,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悬殊,“代差”明显;更由于当前农村祖辈一代大多数受训练程度低,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因此,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无法担当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哺育重任。特殊是当有几个孙子女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是力不从心。这种状况就等于没有监护。二、“留守幼儿”的训练对策我认为,农村“留守幼儿”训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作为年轻的父母要考虑到子女训练的重要性,不管工作、生活如何劳碌,不得已而将孩子

4、托付给长辈,也要意识到其不利因素,尽努力加以消退,不能把孩子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幼儿园的孩子是养成良好行为和初步智力开发的养成时期,更多的需要父母的关爱与训练引导。可有些父母由于在外地工作,长期远离他们的孩子是寻常之事。幼儿园要更多地担当起外出务工家庭子女训练的责任,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同时,幼儿园和监护人之间要畅通联络通道,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学习家庭训练文章等形式,帮忙隔代家长更新训练观念,了解一些训练学、心理学常识,把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为训练好小辈打下一些根底。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社会问题的外出务工家庭子女训练,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共谋良策。农村“留守幼

5、儿”需要公平、友善、关怀、理解和敬重,作为教师应当实行措施使“留守幼儿”常常保持乐观、稳定、开心、乐观的心情,让他们获得爱的鼓舞,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做好农村“留守幼儿”的训练,我觉得在留守幼儿”训练中可以做以下的有益尝试:一、 定期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树立家长科学的训练观念在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训练之中,由于家长的文化根底薄弱,训练观念淡薄。因此,重养不重教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又由于隔代训练,祖辈出于对孙辈的疼爱,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摘月亮。孩子的一切都由他们包办代替。因此,许多留守幼儿都形成了自私、任性或胆小怕事的性格。同时他们由于缺少家庭暖和而引起社会的重视。然而,我们不

6、能由于他们的特别,就只重视他们的身体安康无视他们的心理安康,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安康。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训练理念,从而帮忙家长树立科学和正确的育儿观,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安康进展。二、 不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而且儿童会把在亲子活动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全部人际关系的根底,孩子才会对人作情感上的依附、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别人。可现实是在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训练中,祖辈们由

7、于没有时间或不屑的原因,而让孩子单独嬉戏,从没有或极少参加孩子的嬉戏。家长以物质关心代替两代人日常的心灵沟通与沟通的现象比拟普遍,亲子关系由此消失不同程度的裂痕。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忙家长和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有效地袮补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裂痕,加强他们的情感沟通。三、 常常开展“通信月”活动,架起亲子心灵的桥梁在农村,留守幼儿与父母的联系仅限于一般的电话联系,而且通常一两个月只联系一次,即使联系也是只关怀生活冷暖,对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很少过问。更别说别的联系方法了。为此,我建议开展“通信月”活动,以书信交往为纽带,沟通留守幼儿与远方父母的情感联络;以竞赛为载体,对留守儿

8、童进展一次“让父母放心“的行为训练。留守幼儿借助教师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表达对父母辛勤哺育的感恩之情,从而加强孩子们与在外打工父母的亲情沟通和心灵沟通,化解远方父母对留守孩子的担忧和忧虑。此外,还可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工具,来加强留守幼儿与父母的联系,让他们做到虽然不见面,仍可以心贴心。四、 开展“代理家长与留守幼儿结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暖和在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着成长的亲情失缺、家教失缺、安全失缺三大突出问题。为此,我认为充分发动社会力气,从社会中查找代理家长,亲情失缺、家教失缺、安全失缺通过代理家长与幼儿结对活动一是向幼儿传递浓郁亲情。利用休息日和节日,有

9、打算地组织留守幼儿回家、游玩等亲子联欢团聚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代理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留守幼儿享受深厚的家庭气氛。二是优化家教环境。我建议所结对的代理家长应当多项选择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文化素养较高,有爱心和责任心,由于他们都能担当起对留守幼儿的家庭训练和指导工作。三是供应安全保障。每当农村农忙季节,当留守幼儿的父母或祖辈由于农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时,代理家长就可以担当起幼儿的接送工作,限度的保障了幼儿的安全。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信任可以在训练治理这些“留守幼儿”的问题上起到肯定作用。但是,单靠幼儿园的努力,力气究竟有限,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总之胜利训练“留守幼儿”必需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将来,是民族的盼望,引导幼儿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训练幼儿一个人生支点,这样才会让幼儿在自由和谐的生活中安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