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5324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金融家》2011年第04期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因素 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主要包括:安全而稳定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有效的合同执行制度;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对企业创新进行正面激励的市场制度;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劳动力市场立法;地方政府不再把追求GDP增长速度作为自己唯一政绩;对地方政府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劳力和其他生产要素都不能直接变成产品。所以,廉价劳力的优势也不能直接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要把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品,非经过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不可。如果要素成本极其低廉,但生产的组织成本或体制运行成本极其昂贵,那么,再廉价的要素也不

2、可能转化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样,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内需的增长也是与我国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安排紧密相联的。因此,组织成本和制度成本,才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经济增长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最主要的经验,那就是制度的重要性。经济增长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所有成功发展的先例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众多企业家新的风险投资以及尝试新的生产活动的集体结果。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激励不再有效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市场之所以需要制度支持,是因为它并不能够自我创建、自我调节、自我稳定以及自我合法化。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产权制度、监管制度、金

3、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制度的差异性和本土化的重要性。适当的产权制度可以激励创新 建立安全而稳定的产权制度是西方崛起和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原因在于企业家只有在其对生产或者改进的资产的回报有足够的控制权时才会有激励去积累资产和进行创新。注意,这里用的是“控制权”,而不是“所有权”。如果没有控制权,形式上的财产权就意义不大。同样,即使没有形式上的财产权,拥有足够的控制权也可以激励积累资产和进行创新。我国30年来GDP连续高速增长就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缺乏明确界定的所有权的情况下,控制权激励乡

4、镇企业家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目前,我国依靠不断增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过去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产效率提高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同样需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建立安全而稳定的产权制度。从产权制度来看,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在很多方面倾向于阻碍创新。国企即使关注经济效率,这也是它们期望追求的很多目标之一。国企的创新经常是获奖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正因为如此,国企的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比较慢的。达里厄斯帕里亚和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私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产出

5、份额增长将提高国民生产率的增长率,这就提示我们,将仍由国有部门把持的大部分商业活动转交给私人企业进行时,就能打开提高生产率的大门,这也应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又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要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一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即使对发达国家来说,“幻想专利保护和研发补贴就足以支撑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未免过于天真”。中国必须首先着眼于更根本性的挑战建立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和功能完善的市场,为创新提供微观制度基础,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但是,即使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财产权也不是绝对的。每个国家都会决定

6、其正当财产权的范围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必须限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土地规划制度和环境立法更大程度上限制了发达国家的居民和企业行使其财产权。所有国家都认可为了获取“更大的公共利益”,私人产权可以受到限制。但在我国,一些企业却在不受限制地行使其财产权,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上。为此,我们一方面强调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不能把产权保护绝对化。要求企业依法行使财产权,还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基础。监管制度不可或缺当市场参与者出现欺诈或者反竞争行为时,市场就会失灵;当较高的交易成本限制技术或者非货币的外部性内部化时市场也会失灵;当不完全信息导致道德

7、风险和逆向选择时,市场还会失灵。正因如此,每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监管制度,用以规范商品、劳务、劳动力、资产以及金融市场的行为。事实上,市场自由化程度越高,监管制度的责任就越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同样,美国也是世界上反垄断法律最严的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离不开企业和市场。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和对创新产生正确激励的市场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进一步将国企推向资本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步缩减企业中的国有产权,另一方面使企业更多地接受资本市场规范和公司治理规则的约束。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

8、的企业融资需求,促进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此外,我们还要促进企业并购市场的发展,使一部分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通过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改革来培育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另外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意味着市场价格必须充分反映资源约束和消费者偏好。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应该是以市场上的投入和产出价格为基础。扭曲的价格自然会导致经济计算偏差,误导投资决策。特别是能源、自然资源、土地、环保质量和劳动力等投入品价格低估有可能抑制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尽管这些投入可能提高能效、节约资

9、源或给劳动者带来更多福利,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在很多投资冲动过程中,造成盲目投资的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实际上是有形的手在背后推动。一些地方政府在鼓励投资时,给投资者零价地或远低于市价的地等各种优惠。由于不恰当的引导,使投资者作出不理性的决策,从而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这是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发展中经济体进入起飞阶段,长时期的较快增长都是以经济结构的快速转换为基础的。当前,要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我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是

10、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发挥政府监管和产业政策引导的作用。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离不开产权制度的创新,而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又离不开有效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有效的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如前所述,市场本身也存在缺陷,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我们绝对不能幻想依靠完全自由的市场就能够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监管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来临之后,我们要从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要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居

11、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这就需要加大国民收入的分配调整力度,同时,要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将国民对于贫富差距的敏感一语道破。目前,收入差距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收入分配不合理有很多制度性原因,而收入分配不合理又是制约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市场经济变化无常,个人普遍面临收入和就业的风险。现代经济增长使得经济由稳态向动态转变,人们的收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公共社会保障体系在20世纪得到大规模扩张,这是发达市场经济演进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美国,20世纪大萧条为这一领域的主要制度创新创造了契

12、机。社会保障使市场经济同社会稳定和社会凝聚力更相容,从而提高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也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是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在消费支出方面更加谨慎,要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消除人们的不安,那就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扩大内需,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有效的制度环境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底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13、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目标似乎有些南辕北辙。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10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国有大企业和各级政府项目。在银行风险控制意识提高的情况下,甚至出现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挤出效应”。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的增长为7.7%,这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已经达到了75%,占到了GDP增长的95%,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仍发挥绝对主导作用。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增长以获得好的政绩,借应对金融危机之名进行盲目投资,这些做法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目标都是背道而驰的,必将后患无穷。中小企业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这是值得担忧的。西方国家的

14、技术创新主要是来自中小企业,大企业主要是借助对小企业的投资、收购小企业等方式保持自己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在我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商联的调查,70%以上的技术创新也是来自中小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但是受到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专利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足15%,个人专利的生产转化率更低,不到8%。事实上,中小企业起不来,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是难以成功实现的。2009年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正式开通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直接融资渠道,发明创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将大大缓解,发明的经济价值将得

15、到全社会的认同,这无疑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能到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必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重视制度的差异性和本土化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并不存在唯一的形式。从形式上讲,市场与之所需要的一组非市场的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与良好运行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并非是唯一的,例如,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我国这样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无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况且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并非与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完全相同。我国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美国、欧洲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还必须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但劳动力市场立法也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