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75169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一、教材处理1有理数乘法的图形建构;2绝对值教学的深度把握。3涉及到数形结合的问题4三角形全等中常有学生使用SSA来判定。5分式的化简6阅读材料如何处理7有理数运算的正负号学生难以掌握。 8如何设计一个比较合适、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实例来突破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负负得正”9有些定理可不可以直接运用,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1)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2)简单的分母有理化(3)韦达定理(4)射影定理(5)二次函数的交点式(6)比例式变换:更比定理,合比定理,等比定理(7)平行线间线段成比例(8)三角形中位线的另一定理过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经过第三边的中点(9)梯形

2、的中位线定理等。10“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这个命题以及它的逆命题,还有“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虽然教参说不要求)八年级的教科书上为什么没有作为定理?正方形的判定书上没把“菱形法”“矩形法”作为定理,但在例题中又用了“矩形法”证明一个图形是正方形。11对三角形中的尺规画图里,要求学生写出作法的要求比较高,是不是可以降低要求还是从严要求?12怎么样处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13如何让学生想到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14如何只运用教材配套练习达到中考预期目标。15教材中对一些知识的归纳太少,比如1,0,-1的幂的归纳16 有理数的减法。前面已经提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但是P32的

3、例2又提出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在这里进行反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混淆,在解题时思维上有困惑。17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应分为两课时,一课时容量太大,要求太高,学生不易接受。18. 七上第三章是实数,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比较弱,学生还是很习惯以小学的解题习惯进行接受新知识与学习新知识,而这章的知识让学生无所适从。19有关概率统计的内容多次重复,20八下第二章第一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设计的不合理,原本方程解应用题就难,而对于新课的引入就是去解应用题,大大加大了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1八上级几何部分由于教材体系把命题、证明安排在八下导致相关问题在说理过程中容易

4、导致混乱,有时教师对教材要求和试题本质要求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几何的证明格式不明确,推理不清楚。22第二章二次函数章节中,没有用待定系数法求a、b、c三个字母的值的函数解析式的具体例题,以及没有顶点式求解析式的例题,这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利用书来解练习时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也不利于教师的辅导。23. “二次函数的应用”(1)中有一小结“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值得注意的是,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但在这一节中却没给出当顶点横坐标不在“自变量的取

5、值范围内”时求最值的例题或习题。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小结内容没有直观的感觉,所以也就很难内化。24圆的相关知识九下第三章圆中删除的内容太多,如弦切角及定理、切割线定理,这些内容在解题时经常会碰到,25有些知识删除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的好办法,相反,他们因为教师要补充太多的知识而更加累,再者,有些学生对于教师补充的知识更难接受,并且不知道如何去用26实际问题中有些自变量的取值(如是否等于0)如何确定?27书本上没有的(如“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高线之比的平方”等等)知识能否直接用?28、学生对应用性问题题意的理解比较困难,经常在解题时由于不理解题意导致解题错误。29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较有效地处理

6、、落实书本上的作业?二、复习课教学1如何进行习题教学? 2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3期末阶段如何优化复习,如何减轻学生复习负担?4初三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三、分层教学1课堂上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2教学中如何更好关注学困生? 3部分学困生教师如何分层布置作业更有效?四、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课堂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更体现实效性是目前比较困惑的问题。2关于合作学习,有些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也能回答,书本也把它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那么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吗?还有合作学习跟小组讨论有什么区别呢?五、计算器使用1计算器取消使用后,遇到的相

7、关问题如何解决。2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但在七年级上册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的运算就都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有的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使用计算器,但是实数的很多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又得不出答案,该如何处理计算器的学习这一节呢? 六、课堂教学1课堂效率与学生自主练习时间的矛盾的解决。2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能听懂但习题正确率低。3教案设计的技巧。 4课堂提问的技巧。七、学生管理1学生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入分析,把学习当作一种艰巨任务,有无有效的方法引导?2订正的有效性与时效性:作业订正不及时,订正马虎了事,有无好的方法转变?2感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越来越差了,是否与整个学习体系有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