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74904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汕头聿怀中学高一(10)班动漫课题组中日美动漫文化差异汕头聿怀中学高一(10)班动漫课题组小组成员:丁煜煌 张锐斌 陈鹏 林盛贵 林超 周泽锋指导老师:张润丰研究背景及目的现今,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动漫画占据了一部分人或多或少的时间,而动漫作为一种娱乐文化产物,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动漫画片的年龄层也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各面的关注,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他们,也有的认为其能让青少年天马行空去想象,更有可能从中获得教益。细细观察现今流通的动漫作品,不难发现,中 日美三国的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三国的动漫画各有千秋

2、,作为一种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提出可行性建议,令中国的动漫市场更加健康成熟地发展。活动计划一. 利用假期时间,通过互联网及有关资料了解各国动漫的现状。二. 选取有代表性的三国的动漫作品进行观看,成员可以初步地了解三者风格的差异,并提出见解。三. 制作调查表。四. 统计调查数据,作出分析。五. 综合数据、资料和心得,写出小结。研究成果中国动漫市场消费群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的研究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以动漫市场的消费主体1230岁的青少年为主。右表是2次活动中累计的300人的年龄层情况。 虽然我们的调查结果受到人数地区的限制,具有

3、一定的局限性,但统计结果应该能反映我国部分观众对动漫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在我们调查中的受访者他们对中、日、美三国的动漫作品的看法如下:关于“通常看动漫,您更多会选择哪个国家的作品?” 数据显示,选择日本动漫画作品的观众占了82 %,这个数据说明人们比较偏爱日本的动漫画。在“您喜欢哪种类型的动漫”中,选择最多的是“搞笑”类的作品。说明大家都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通过观看动漫来得到放松。 中国漫画分析现阶段中国漫画主要存在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三方面:时间、画的质量、故事情节性。先说时间:中国漫画比日本漫画起步的时间晚,这是导致质量较差的关键。不过中国漫画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新人倍出,而且涌现了许多有实

4、力的画家。再说画的质量(杂类):所谓质量包括画风、作品影响力、画的宣传程度等。有人认为中国漫画的人物不够漂亮,效果不佳,有人还提出:“中国漫画倾向写实,不形象。日本漫画倾向夸张形象。”我们认为这句话多少也有些道理,中国漫画的人物有时看起来比较呆板、不活泼,而日本漫画就相对较好,还需要改善。影响力:对于中国漫画来说是个很大问题,至今中国没有一个十分完美,让众多人喜爱的漫画作品(或动画作品)。影响力似乎要和宣传一起说。宣传,中国漫画欠缺这个重要的环节,许多好的漫画,也只是少数人在关注,这样就失去了大多数的读者。中国漫画怎么也得加大力度宣传呀! 故事的情节性:中国漫画比较平淡,缺少一定的精彩性。但是

5、有一点值得庆幸,那就是中国漫画十分的健康。不过有人认为这是最差的消遣方式。在我们看来,长篇似乎很有趣,可是有时看起来却十分的乏味,因故事情节发展缓慢,不看有时也会知道结果,索性省下钱来买吃的了。不要笑,这确实存在。中篇有的也可以,如果画的乱糟糟的,就更本吸引不了读者。故事、绘制、投稿的一切辛苦都作废了!短篇要是画面更乱乱的、脏脏的,再好的故事也没人愿意欣赏。所以,要在绘制上多下功夫。不过总之,中国漫画还是最纯洁,最健康的! 与日本的漫画相比较,中国的漫画显得幼稚了些,中国的漫画还处在起步阶段。漫画制作,显得非常僵硬,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尽管我国的制作人员非常用心,但是,模仿的成分还是太多的,比如

6、我为歌狂中有很多人物设计都是模仿来的。 有人说,中国漫画正面临日美等外国文化的严重“侵略”。诚如斯言。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文化“侵略”,正以无形的力量使中国动漫画“青黄不接”的局面日渐深广,人才流失、市场萎缩、原创匮乏。此外,发达的摄影技术、电脑技术下制作出来的大量精美图片,也冲击着国内动漫画的市场因此,中国动漫画界在这种困境中的“坚守”格外可贵。中日美三国动画作品分析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美国日本坐稳了世界动画大国两把头等交椅。迄今为止都在发展中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动漫风格。美国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而日

7、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对的,定格画面较多,节奏较慢,情节有时过于冗长,迷漫着商业气息。而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造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像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中国动画观众没有7岁以上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幼儿园动画”。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国的动画作品各自的特点吧:故事内容中国:国产

8、动画故事内容缺乏创新,对于观众年龄层的狭义定位。取材上几乎都是用令人再熟不过的民间传说,神话,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哪吒传奇它们跟之前的西游记,哪吒闹海是同出一辙,而西游记却与建国初期的大闹天宫又出自相同材料。过于翻拍过时的剧本,和强调说教性令国产动画故事如一碗白开水。且国产动画总是无法自创新踏出第一步,最近国产动画围棋少年的出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著名漫画棋魂,其中人物下子的画法与棋魂中的八九不离十。但值得一赞的是,所选的故事内容都十分健康。日本:日本的动漫,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几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强调集体的力量,及在此之中体现出来的友情、爱情及亲情等。作为从事农业的民族,日本人挚爱

9、大自然;作为一个常年遭受地震威胁,自然资源匮乏的民族,日本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这点从很多动漫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日本人对于集体的重视显而易见,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在少男动漫中有很大的体现。回忆所看到过的经典少男漫画,幽游白书、女神的圣斗士,以及中国热播的灌篮高手,在男主角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个小团体,凭借着集体的力量,男主角才得以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达到个人的目标,最后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在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与美国动漫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宣扬的集体主义和美国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不但充分利用本国的文化资源,还吸收国外的古典名著,如封神演义。

10、上至军事政治,下至小孩的玩具,如海上神兵,四驱兄弟。而且日式动漫还分成3个等级,面对了12岁以下,1218岁,18岁以上。内容充满了丰富想象,新颖创新。美国:故事类型大多是表现出积极向上,冒险争取自由。取材上兼顾老少兼宜,因此美式动画故事总让人觉得创新前卫,健康,不拖泥带水。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画面上比较中国:国产动画人物设计太过于保守,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幼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但由于缺乏时代创新,色彩上朴实单一依然受到人们所冷落。国产动画所描绘的事物外观上欠缺阴影迹象,更不用说衣着的褶皱,这导致国产动画缺乏立体感。而画面背景和人物色调不协调和缺乏流畅感,如蓝猫

11、。更使国产动画的画面素质显得僵硬,格格不入,画工不精细还表现在一系列碰撞的物理现象不写实,常常出现“铁碰生白光,着地无尘飞。”日本:人物设计追求一种唯美主义,无论发型,衣着,人物,身材等都追求标致靓丽,设计上完全打破了背景时代的束缚,色彩鲜艳,阴影效果用与细腻逼真的背景配合得天衣无缝。事物之间的明暗对比远近焦距分明,令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层次感和深度感。美国:人物方面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不注重追求标致靓丽色彩鲜艳而柔和,光影效果无日本的强烈,十分柔和。美式动画很注重背景的绚丽,自然,尤其是情景上的衬托更是无与伦比。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更趋于逼真形象。表现手法中国:虽

12、然有些动画画工精细,如西游记,但是仔细欣赏,不难发现画面镜头角度水平有限,缺少电影那种多变角度的手法,令人有一种空间上的狭窄。突出人物性格全依赖于故事内容,遗漏了背景气氛的烘托,背景音乐只是简单的曲调。日本:日本动画在其表现手法里表现得充满力量感和速度感。其中对镜头角度的运用可以说得上是娴熟自如。就算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故事,在他们高超的表现手法下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他们采用电影手法中的切换及连接镜头,不但如此,日本动画亦依讲究背景气氛的烘托。细腻的背景,优美的音乐,令观众置身其中。除了利用背景气氛烘托,还进一步刻划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性的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美国:画面镜头角度中,虽然无

13、日式动画那丰富,但是空间移动感却继承了好莱坞电影的那种行云流水,空间角度动作流畅感把握得很好,是日本所不及的。美式背景设计方面虽无日本很强调明暗对比,但典型的欧美音乐作烘托又可弥补其不足。 通过比较,我们可看出中国的动漫无论是在故事内容还是画面设计或者表现手法上都与世界水平很有一段差距,那中国形成幼儿园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动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是一种艺术欣赏,更是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纽带。将动画仅仅局限在只供儿童观看,就大错特错。然而恐怕现在中国95%以上的成年人均把动画片当作儿童的片子看待,父母指责孩子这么大了还看儿童节目,有时还不

14、客气外加上一句“低能”;跟一些二十几岁的人谈动画片时,只有“我不看小孩儿的玩意!”的答复;中国的动画片,一直被安排在什么大风车七巧板之类的少儿节目,从主持人以及设计等方面看,都针对低龄儿童。动画形象虽然幼稚,却可以说出一大堆做人的道理,但是仔细研究,这些“大道理”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就可以找到,似乎动画片只是儿童节目的附带品。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动画片包含于儿童节目,这种观念是错的,这也就是中国动画片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大突破的根本原因。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二、题材陈旧且无

15、聊: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也是导致中国动画片落后的致命伤。题材来来去去只会从那几个下手,不是“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2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相比之下的日本,除了神话传说生活片外,还有推理体育科幻等题材,有利于拓展观众的视野。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喜好)。三、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中国动画,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如果有人指着电视屏幕上的一堆单调的色块得意地说:这是咱们国家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么我们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四、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当然也就比不过外国的“文化侵略”啦。国家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市场又没观众的垃圾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