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4868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鉴赏练习.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古诗鉴赏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答案】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

2、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信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一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遥

3、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手持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而急欲施展才能,于一番事业的剑客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

4、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频。 【注】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参考答案:“没”字紧扣首句的“望”字,友人如飞鸟一样远行而去,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随,直到望不到所在。而一个“空”字,更展现出被送之.人的远无踪迹,也写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情。这两个词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绵绵不绝的愁思

5、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五、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6、。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参考答案:B、D(B.“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

7、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卜算子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梅花:梅花

8、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

9、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八、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

10、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

11、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

12、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13、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14、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2)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