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7486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新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设与生成共舞 演绎精彩课堂 剑斗中心学校 苏雅玲古希腊有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看,他就决定去捕墨鱼,结果捞上来的全部是螃蟹,他非常懊悔的空手而归。等他上岸才发现螃蟹的价格已涨到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却全部是墨鱼,他再一次一无所获。回到岸后,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涨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这虽然只是一则寓言,却预示着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里,全盘预设使课堂成了教师执

2、行教案的全过程,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大多数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在新课程的倡导下,“生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更加开放,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充满挑战。尽管这样,部分教师对“预设与生成”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是有些片面,有人因过分强调生成而提出弱化预设,甚至呼吁取消备课。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关注“以生为本”的今天,预设与生成同等重要,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寻找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精彩与我们常相伴。一、有心栽花让精彩如期而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这里所说的预设,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备课,而是一种大预设和动态预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一生准备的一节

3、课就是这种大预设和动态预设观的体现。”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参加观摩研、撰写教后反思都是在预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学生也才渴望获得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学习

4、享受。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预计到揭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是怎样借的箭?借到箭没有?”等一系列问题,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预设就直扑重点,将整个课应组织讨论的问题扼要钦定在“草船借箭”实为“草船骗箭”上,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出这问题,则直接组织讨论;如学生一时提不出这问题,则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对于该问题的答案或许学生能侧重说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对于“暗示着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的答案若学生说不出,则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赤壁大战”作链接思

5、考。 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这样,课堂教学就收获了预期的精彩。二、无心插柳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的亮点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课前预设中没有出现的情况,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课堂生成。其实,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

6、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残暴义愤填膺,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圆明园作为灰烬时,我心如刀绞。”“英法联军实在太残暴了,太可恨了。”突然有位男同学,激动地说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将来,我也去烧掉他们的首都。”这一突如其来的发言,让我着实捏了一把汗。我略一思索:“同学们 ,我十分理解这位同学激动的心情,但是请同学们想想如果发生战争,真正受苦受难的是谁?”学生脱口而出:“是百姓。”“那请同学们再想想,英法联军为什么会侵略我们?”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在不忘国耻的同时,应该认真学习,振兴中华。”这一来不仅化解了这“

7、火药味”很浓的回答,而且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这样的精彩是我课前未曾预约的。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从教学设计、情景营造、课堂评价等环节,都需要体现对“生成”的关注和推进。三、预设与生成共舞演绎精彩课堂其实,预设与生成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试想如果摒弃“预设”在“放羊式”的课堂里将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局面,再试想如果藐视“生成”一成不变的课堂将毫无生机可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在倡导“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又要锁定课堂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的亮点是精彩的,只有注重预设,更关注生成,让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