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746028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设计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二、全班齐读课文。三、把握课文内容:(一)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四、学习第一阶段(1)(1) 文章首句交代了什么?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2)介绍方仲永的家世有什么作用?-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4)“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5)“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6)“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8)“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9)方仲永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儿子读书学习?原因主要有二:(1)贪财 (2)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0);朗读、尝试背诵。 五、学习第二、三阶段(2)(1) 请一位学生朗读。 (2) 开头一句有何作用?_承上启下(过渡句)(3) 方

3、仲永后来有何变化?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原文回答)一“见”,一“闻”,一“问”。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受之于天而“卒之为众人矣”,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 全班齐读。 六、默读(1)(2)段,说说这两段的表达方式。记叙。 七、学习第(3)段。(1) 男同学朗读。 (2) 这一段又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议论。 (3) 你怎

4、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4)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5) 齐读第(3)段。 八、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

5、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九、默读全文。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6、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十、即堂完成课后练习四。 十一、作业1、完成文后练习三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

7、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自寺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