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74348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熟悉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根本特征。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熟悉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究并把握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3.通过观看、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四周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绽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绽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

2、=S侧+S底2或2rh+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r。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r2。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存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绽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

3、V锥=1/3Sh或r2h。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6年级(毕业)考试数学重难学问点 比和比例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样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穿插相乘),ad=bc。 正比例: 若A

4、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安排: 把几个数按肯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安排。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必需关注孩子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新力量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制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学问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育学生擅长质疑的习惯。 在参加、经受数学学问发觉、形成的探究活动中,擅长发觉,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制造性学习习惯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

5、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乐观思索、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质疑习惯的培育,也可从仿照开头,教师要留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学问的连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育学生手脑结合,注意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讨论告知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规律思维)进展的过渡阶段,特殊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

6、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展,因此小学数学(训练)必需重视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猎取新知。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熟悉”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看、边争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育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育学生多角度思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育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敏捷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舞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