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74320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华民风民俗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 习俗独特。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节日、穿着、食物、 民居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展现 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老舍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隆重,去体味京味儿十足的 春节;跟随沈从文去品尝那饱含着浓浓亲情的腊八粥;到诗人的笔下去体验古代 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去欣赏有着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感受高原儿女 创造的艺术奇珍。本单元紧扣“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 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习作”和“语文园地” 的局部内容也与民风民俗有关,通过讲述家乡风俗、交流寓意美好的习俗、诵读 古诗名篇,既能使学生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又能激发学生探究 不同民风民俗文化的兴趣。(1)自由读第8自然段,找到最能表现除夕的热闹气氛的词语做批注。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北京的春节本文描绘了一幅幅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 民俗画卷,展示了传统 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 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引导学生跟随 作者的描述感受老 北京过春节的隆重 和热闹,领悟民俗 文化的丰富内涵。2课时腊八粥本文主要讲述了八 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淳 朴、和睦、温馨的

3、生活 图景。揣摩文中描写 八儿的神态、语言、 动作及心理的句 子,体会八儿迫不 及待想吃腊八粥的 心理变化过程。2课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除夕的热闹气氛的?明确:气味、色彩、声音三个方面。 文中哪些词语具体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气氛?明确:总述一一“真热闹”;分述一一“酒肉的香味”“穿起新衣” “红红 的对联”“各色的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必定赶回家来”“都要守岁”。(2)小组研读,合作交流。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4、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除夕的热闹有什么特点?)明确:从第一句和第二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普夭同庆的热闹;从第三句和第 五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从第四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 热闹。(3)指名朗读,评读,品味除夕的热闹。画面三:初一的祥和与聿福过渡:与除夕的热闹相比,初一又有着怎样的光景呢?(1)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感受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作者运用比照的手法表现了初一与除夕的不同。明确:除夕一一街上挤满了人,初全城都在休息。 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初一怎样的光景?预设:与除夕的热闹不同,初一的光景是祥和、幸福的。作者在

5、文中主要描 写了三类人的活动:男人们外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其中详细描写了庙会上有趣的活动,充分表现出一派祥和、幸福的光景。(教师 板书:走亲访友一一在家待客一一逛庙会;祥和、幸福。)(2)指导朗读,读出不同人的不同状态,从中感受初一气氛的祥和与幸福。画面四:元宵节的喜庆与红火过渡:如果说除夕是家庭中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灯会那么是全民同庆的欢乐。请同学们默读第12、13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种欢乐?(1)抓关键字体会元宵节的欢乐。(关键字:又。)预设:“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 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

6、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 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这个“又”字紧 承上文而来,把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气氛渲染到了极致。(2)想象具体的画面,感受元宵节的欢乐。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排比。作者围绕“几百盏灯”,用五个“有的”构成排比,既显 出这些老铺很气派,又表现了元宵节的场面很壮观,气氛很热闹。(3)揣摩重点句,体会元宵节的欢乐。这确实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总结句,

7、与“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句话相呼应,写出了元宵节给人们的总体感受一一美好快乐。(4)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气氛。2. 学生自主学习第14自然段,感受文章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好处。(1)引导学生理解“残灯末庙”的意思,明确春节结束的时间。明确:“残灯”指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 “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从 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悬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 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2)学生体会有关“正月十九”的描写和前面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同桌交 流感受。(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预设

8、:教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学习“详略结合”这种写作方 法。教师应注意不要将“详略得当”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讲 解。而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容易区分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 写的,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 “除夕” “初一”和“元宵节”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拟详细,而对于“过小年” “正月初六”“正月十九”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春节是中国人民心中最隆

9、重、最热闹、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的 活动丰富多彩,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传递着吉祥与祝福。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反映了中国人民纯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和发 扬。1. 拓展阅读:朗读课本中“阅读链接”中有关春节的文章,体会其与老舍 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有何异同。预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阅读链接”中的文章,了解节日习俗;其次, 比拟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最后引导学生谈感受。2. 小练笔:请你仿照课文写一写家乡过春节的习俗。要求:借鉴从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抓最主要的特点来 写、加入自己的感受等。3. 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四、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0、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 课外并积累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名句。3. 完本钱课对应训练。开始腊月的初旬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热闹、喜庆团圆、祥和“彩排腊月二十三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第一个高潮除夕 第二个高潮元旦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春节结束正月十九寸*再-淫.*: ,冷中=牛二 教字重点-片段蒙彖伊X。令小八牌暗尝中仑品味老舍语言的“美不胜收”师:著名戏剧家曹禺曾说过:老舍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 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常常美不胜收。为什么“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还“常 常美不胜收”呢?咱们赶快到字里行间去感受一番。同学们自己选一个时间点去 感受吧!你们最喜欢文中哪个时间点上

11、的描写?生:除夕、元宵节、小年、初一师:好的。你们猜猜,老舍他自己最喜欢哪个时间点上的春节?老舍在文中 说:“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 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 节呢,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由此来看,是哪个 点?生:元宵节。师: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看一看哪些描写让 你感受到了元宵节的那一片火炽而美丽。(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师: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那一片火炽而美丽?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

12、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 式各样。师:请注意,这句话中老舍一共用了几个“有的” ?生:五个。师: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灯很多。师:看得及吗?眼睛会花吗?请你再读,把这五个“有的”读好,把有几百 盏灯在你眼前摇晃的感觉读出来。(学生读得慢条斯理,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觉、读出节奏,并范读。)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句子的每一个“有的”的分句,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谁来说说?生:“一律” “清一色” “都是” “通通”,这些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师:奥秘被你发现了。这是简单的重复吗?这样,我把重复的词语全部去掉: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

13、的是纱灯; 有的各形各色,有的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感觉怎么样?与原句 比,节奏还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看都来不及的感觉吗?生:没有。师:有目不暇接的感觉吗?生:没有。师:原来“重复”是一种美!这就是曹禺所说的一一美不胜收。师:你还从哪些描写感受到那一片火炽而美丽?生: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师:这个句子也写“灯”,但是和上句写“灯”,很明显的区别在哪儿?生:这个句子写得很简洁。师:刚才不是说重复是一种美吗?那么这个句子如果也加进重复的东西:“家 中也有灯:有的全是走马灯,有的清一色是宫灯,有的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 无数的纱

14、灯,里面有无数个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感觉好吗?生:不好。师:原来“简洁”也是一种美,这也是曹禺所说的一一美不胜收!让我们读 出小孩子玩灯时的快乐、天真、潇洒,我们一起读。(师生一起读句子。)师:那天还必须吃元宵吧,元宵是什么样的,什么馅儿的,什么味的,大人 和小孩吃元宵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写了吗?生:没有。师:老舍虽然没有写,我们却好像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元宵的样子,看到了人们吃元宵的情景。师:原来“留白”也是一种美!这也是曹禺所说的一一生:美不胜收!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品味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从感受出发,层层深入

15、,进入 语言的核心,去触摸老舍语言的内质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玩味语言的无限的 贴切:那份不惜笔墨的重复,点到为止的简洁,引人遐思的留白等。在教学过程 中,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不是由教师直白地告诉学生,而是一个引导学生“寻 幽探胜”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读、品、议、 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年味很浓,无论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 儿、吃零七八碎儿,还是逛庙会、骑毛驴、赛骆驼都透露着老北京过年时浓 浓的年味。读北京的春节,仿佛同作者一起享受了一次在北京过大年的狂欢。 我想,教学此课,应该领着学生在语言的密林中美美地感受年味。教学中,我让 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气氛,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尊重学生 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这种建立在尊重学 生个性基础上的文本理解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思想、情感熏陶。第一单元o单元妙解导航j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