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4304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入社群概念,我们再看社区和社交前言移动互联网领域如同早先互联网领域一样,经历了摸索到细分的过程,尤其是当 下,社交,移动电商,社区,020,物联网等细分领域百花争艳,但其间的分割 点依然存在很大的模糊地段,本文仅以笔者自身的一些观念对社区与社交进行分 析。正文在介绍具体对立点前,笔者先提出3 个关键词,并进行定义。分别是:社区,社 群,社交。什么是社区呢?简单的来讲,笔者所理解的社区,是指一群人做同一件事。 这类产品有几个显著特征:1. 较为强大或特殊的工具基因,为了降低高质量内容的产生及阅读门槛。2. 整体氛围以内容为主导,满足用户对于内容的述求3. 产生的内容大部分无定向性,没有特定的阅

2、读群体以及个人。4. 常见的标签植根与内容,为内容打标签,通过标签定位内容匹配什么是社群呢?社群是指一群人做着不同的事情。 相对于社区而言,社群定位的产品会比较侧重多人之间的交流,鼓励内容穿插,并且对内容质量要求会降低,更多的是催生内容频率,以此产生大群体之下的小 群体互动场景。而社群的几个特征分别是1. 氛围活跃,互动频率较高2. 内容分散且质量相对社区较低3. 产生的内容相对集中,有明确的内容接收群体,没有明确的接收个体。4. 常见的标签植根与用户,将相同标签的用户进行聚合,但产生的内容往往与 标签无关(大家可以分析下贴吧,Q群,陌陌群)什么是社交呢?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这里要注意两个人

3、一起做一件事情,与两个人做同一件 事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定义。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是聊天,创作,或者其他事情,最本质的 命题在于,这件事情本身代表了一段关系的开始。社交本身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特征则是:1. 多数社交关系的达成是建立在单对单的对话交流场景。(对话是泛指并不局 限于IM类型的对话方式)2. 内容有极强的定向性3. 以沉淀关系为最终目标4. 标签最终服务于关系,而非个人,比如球友关系,同学关系,相同兴趣的关 系等目前时代背景下,社交产品一片走火,游戏,电商,金融甚至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均希望通过社交关系加强用户粘性,因此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社交,逐渐走向百家 论道

4、的场面,像是图片社交,金融社交,游戏社交,音乐社交,兴趣社交,宠物 社交,约炮社交(贵圈真乱,但遗憾的是能够真正做到社交的目前少之又少)然而,就以社区而言,直接转型社交是非常欠考虑的一件事情。若项目是在早期阶段,用户未形成量级以前,也许影响不会太大,本质上相当于 重新立项,重新做了一个社交产品,而非实际意义的转型。但对于已经拥有了用户量级的社区类产品,直接转型社交必然会产生几个弊端, 用户反弹的成本亏损,新用户培养的成本,品牌转化的成本亏损。所以有许多的产品官方声称自己转型社交,或者我们的产品一开始就是社交方向 的,但很难在产品层面感受到团队的决心,更多的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宽慰的借 口。实际上

5、社区和社交的区别,一眼就能改变。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社区还是社交,并不是PM也不是CEO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不是社交,请用产品体验 说话。那么下面,笔者将重点解析社区与社交的分水岭以及对应同样的场景,两种完全 不同的原理背景,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意义。用户关系对于社区类产品而言,我们常见的关系模式在于粉丝关系,也就是关注以及被关 注的状态,而在社交产品中,则是申请加为好友。关注及粉丝关系能极大满足高质量用户的虚荣心,但也正因如此,用户之间的距 离就被拉开了,因为位置从最初就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然无法建立平等交 流的好友关系。而后,关注的使用业务有了一些小步扩展,比如互相关注就是好友,然

6、而这种做 法仅仅是应急做法,在这之后并没有看到有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对于社区的用户而言,大部分用户关心的是粉丝数量,比如微博你是否有几十万 粉丝,但不会在意你的粉丝中间到底是什么人。而对于社交而言,大部分关心的是有没有一个或几个聊得来,或者关系很好的人, 并不十分在意好友数量社区在意的是数量而不在意质量社交在意的是质量而不在意数量互动行为互:动彳亍为矢血1XT人: 通逗信息流 的土活口不栄心这一呵 不关心皿E決 血育什.杜区取口 IfZFKj*薙立 段汎系审请成为?3辰关注s在社区里,关注本身是一种单向行为,对方不需要考虑是否接受,仅仅表示我关 注了他而已。而在社交里的关系则需要对方进行

7、确认才能执行下一环节,即双向的操作行为。两者的区别从一开始就已经泾渭分明了,关注本身的意义在于获取一个信息源, 而申请好友的意义则在于决定是否开始建立一段关系。带着这样的感情色彩,直 接影响的是用户对于产品的终身认知。使用场景产品再最初就需要给用户营造一个使用场景,或者说用这个产品的理由。对于社区而言,使用理由往往是阅读内容或者产生内容对于社交而言,使用理由则是建立一段关系,或者维护一段关系发布信息背景用户在产品类发布信息都是有理由的,所谓的喜欢就发,不喜欢就不发是不成立的论点,若是产品中出现类似情况,就表示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用户不知道在某产品里应该发什么,发给谁看! 对于社交而言,用

8、户发布内容的目的,一定是期望展开一段话题交流,最简单的 案例,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社交是单对单的对话交流场景,因此在社交软件里用 户发的信息一定是有明确的接收对象的,因此发消息的述求是为了展开话题交流对于社区而言,用户发布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虚荣心以及强烈的认同感,可 以对比一下我们在使用微博发信息以及在使用微信发信息的不同情感波动,需要 强调一点的是社区发布信息是没有明确接收对象的,仅是被动的接收他人的点赞 或评论,而发起这些行为的人在发起之前,我们以及用户都是不知道的。用户想看的相信很多PM都会问这个问题,用户到底想看什么,这里我不能直接回答你,用 户想看的就是A或者就是B,但可以说下我对

9、这块的看法。在社区类产品里,用户想看的一定是高质量的内容,而问题点就在于如何界定高 质量。高质量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是有意思的,可以是境界高的,时尚的,不同的领域市场对于高质量的定义是不同的,像是在摄影社区里,所谓的高质量内容就等价 于拍的非常好的摄影作品,而对于一个诙谐的社区,像是糗百,高质量则等价于 有意思的,有趣的。因此首要明白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去服务于内容质量,相 信就能满足社区用户想看的内容。在社交里,用户想看的内容则是有关系的,问题点则在于如何定义关系。大部分周知的关系有两种,熟人关系和陌生人关系。实际上关系如同社区里的领域一样,是丰富多彩的,像是群友关系,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甚

10、至擦肩而过的关系,同兴趣关系均是关系的一种。明确产品服务的 关系类型,并围绕这个命题展开,像是陌陌因为群友关系而黏住了一大部分核心 用户,而贴吧则是吧友关系保证了贴吧有一批粉丝用户。产品氛围社区的产品氛围是什么样呢? 用铺天盖地的内容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可以通过两个关键词来判断社区氛围的 健康程度。1. 高质量内容2. 有主题性的,社区往往映射的是细分垂直领域,因此产品内,内容的主题性 要非常明确。3. 内容公开这三个关键词一个不能少,高质量内容是用户使用社区的唯一目的,如果这点无 法满足,相信初级用户会有大量的流失,而如果内容没有主题性,或者主题性不 够明确,就会影响到社区的整体使用目的,混

11、淆使用场景带来的影响就是在任意 一个领域都无法让用户第一反应到这个产品。而对于内容的公开,试想一下,一 个内容不被公开的社区,还存在什么样的价值吗?社交的产品氛围是什么样呢?杂乱,刷屏,是我对社交氛围的形容,关键词如下1. 极度热闹2. 信息无序,无主题3. 信息建立在关系之下。试想一下用户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进入一个社交软件呢?寂寞,无聊,求安慰,求 陪聊因此社交软件如何营造出极度热闹的氛围是抓住用户的第一道关口,热闹,在用 户参与到社交过程中,先用整体的热闹氛围驱散一部分寂寞感。很难在一个社交软件里看到有序,有主题的内容氛围,原因在于,一旦信息固定, 就会极大的阻塞用户,形成社交成本。需要明确

12、一点的是,社交并没有所谓的兴趣领域,社交应该是伴随着任何一个领 域,任何一个阶段的永存述求,人毕竟是一种群居生物,信息固定会产生两个致 命影响1. 阻塞用户的进入2. 阻塞用户交流的内容 一旦这两者阻塞,就会影响第一个关键词的达成极度热闹如何理解信息建立在关系之下呢?这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信息本身并不能驱散寂寞感,更多时候,信息反而会加强 寂寞感,而信息驱散寂寞感的前提条件在于,信息的流动性,并且是循环式流动, 有回应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过程,会让用户在阅读时暂时忘记寂寞,忘记孤独。因此,在社交的产品氛围里,需要将信息建立在关系之下。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所谓将信息建立在关系之下,并不是特指私信,或

13、者单对单 的聊天,这种封闭式的做法,实际情况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社交软件均是将信息 隐藏在关系之下,而非建立在关系之下,有个直观的例子,YY主播聊天室,对 面的广场聊天室,游戏里的世界聊天场景。扩展方向产品的扩展方向也是大多数 PM 都会遇到的一个堪称必经问题,产品路上难免疑惑,这点很正常,那么社区以及社交分别的扩展方向是什么呢?对于社区而言,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慎重踏出转型的一步,除非非常坚定 的转型并且已经有一套的产品规划以及使命,如果为了提高用户粘性,用户活跃, 而去眼红社交,转型做社交,不如尝试一下这个方向。围绕内容进行扩展:建立或加强工具属性,降低用户产生内容的成本,并提高产生内容

14、的质量增加内容分拨渠道,尽量让内容的扩散面积增加,给用户换来更大的成就感, 荣誉感。 尝试扩展与产品主题相关的周边领域,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加用户群体范围。 在内容层面做转型,做升级,做持续挖掘,比如做一个胶片摄影分享社区升 级到摄影社区,所对应的市场份额,用户群体就会倍数增加,但却不会与原 有主题产生太大冲突。而对于社交而言,也存在同样命题,用户都去私聊去了,整个软件看起来死气沉 沉的,于是想要增加一个话题,一个广场,让用户内容进行曝光,为了让产品活 跃,而扩展一部分社区内容,或者增加社区的基因,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社交可以尝试这些方向: 增加用户会话场景,开阔新关系的形成 即使曝光用户内容,

15、也要非常明确曝光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关系,因此你 需要的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广场,还需要提供一个由内容转化为关系的方式或 者路径,当然这条路径决不是提供一个私信入口,或者放一个头像点击进入 个人主页而已。 尝试将关系作为内容的一种替代,在曝光内容的时候,可以试着把关系也进 行曝光 建立一个半开放或者开放的对话场景,降低用户接入会话的成本 可以尝试将单对单的会话场景,变成多对多的会话场景 尝试开辟服务与关系的内容玩法,如需要两个人以上同时使用才开放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社区软件里,几乎没有成功转型为社交软件的案例,即使微博增加 了好友功能,加强了社交属性,也没能改变用户对该软件的认知,以上内容,是 笔者自己的一些拙见,也是为什么社区转型到社交这么难的原因。社区转变成社交 需要将使用场景,发布内容,产品氛围,互动行为,扩展方向,用户关系,用户 想看的述求,共 7 个维度的答案进行全面颠覆,这里只列举了 7个维度,不排除 还有其他的更多的维度转变。社区tJ恃m场暈基于內容想看的吕两呈内容心天不的内容用户关系名人粉鉛扩展月1 口由誤內春扩朋由怨美奈扩就互动行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