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39750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摘要: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要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变,根本上逐步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旧模式,正确处理发展与速度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共同协调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内需;外需;经济增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既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更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的长期战略部署。(一)扩大内需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是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以内需为主。目前影响我国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农村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销售增长,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份额极不相称。如2001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高达623%,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5。2%,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1/4。第二,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困难群体范围扩大。困难群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扩大到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

3、员、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一个比较大的群体。第三,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增大,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普遍存在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第四,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第五,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是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本症结。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负担较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制不畅,扩大了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着居民消费的增长;投资领域的限制,融资渠道的不畅,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增长;地方保护主义,惩罚监管不严,助长或加剧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等。 百度百科

4、,扩大内需http:/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外需在我国的地位重要,但内需仍是主体。一是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超过90%。1978年2009年,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虽然持续缓慢上升,但在比重最高的2007年也只有8.9%,投资和消费两项构成总需求的主体。二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在1990年超过一半,达到50.4%,此外有6年在20%以上,有6年为负数。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主要靠内需拉动。三是出口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上低于15%。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虽有上升,但2008年也仅占17%左右。有人依据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即“出口依存度”得出外需为主的

5、结论,其实是一种误解。出口额是类似于“销售收入”的概念,其中只有国内创造的增加值计入我国GDP,而占出口额50%左右的转移价值即进口投入品是不计入GDP的。可见,无论用哪项指标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的。 江小涓:“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人民日报2010年04月13日07版。 扩大内需是我国在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举。中央及时决策,迅速扩大内需,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计划,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在全球率先实现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回升,一系列数字证明及实践表明,在出现严重外部冲击的异常时期,内需作出了异常重要的贡献。坚持以内需为主是我国发展的长期

6、战略方针。因此,我国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内需。首先,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都有操作余地。其次,应对危机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从长时期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内需增长空间大。报告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当前,优化结构、促进内需可持续增长是目前的突出任务。当前,在扩大内需总量的同时要优化内需结构。一是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7、变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扩大内需需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从国际经验看,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与较高的投资率相匹配,但消费率长期明显偏低,不符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不可持续的。报告将积极扩大居民消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完善鼓励消费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养老压力趋大,社会保障以保基本为主,一部分居民希望有投资机会,为未来提供收入。从投资机会看,产业升级、能源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等有较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并有良好的收益预期。而且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

8、因此,优化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是投资关键。三是加快投资和消费间的良性互动是保证内需增长可持续的根本要求。针对目前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的问题,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多吸纳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政府投资要多向民生、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倾斜,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和多元化消费选择。政府投资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投资决策的透明度。二是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重点安排项目收尾和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三是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对不重视民生项目、有投资能力而没有优先落实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地区,要减少中央投资的安排。四是继

9、续开展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联合检查,加强专项稽查和专项审计,严肃查处政府投资项目中的违规问题,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工程质量。http:/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需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今年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机遇,继续重视和利用外需。应当看到,外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调节内需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年份出口与国内需求反向波动,发挥了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二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我国出口产业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和

10、加工环节能吸纳更多就业。三是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有调研表明,同一城市,外资企业农民工的小时工资也明显高于国内企业。四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多数出口商品不是高消耗、高污染产品,例如排在出口前两位、占出口总额接近一半的电子通讯及计算机和纺织服装行业,就具有劳动密集和相对节约环保的特点。特别是加工贸易产品,大部分是引进国外资源和技术密集的投入品,我们再投入劳动力加工出口。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应正确理解出口收益。出口收益应当与新创造价值部分即增加值相比,而不应与出口额相比。同时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将推动外需继续扩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危机时期往往成为危机最深领域全球化的跃升期。

11、其原因在于各国危机程度不同,危机较重国家的企业难以自保,需要危机较轻国家的企业投资重组,这便拓展了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可以预计,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总体上不会逆转,跨国产业重组更趋活跃,不少陷入困境的科技型企业、资源业企业正在寻求被收购兼并,这正是“好的国家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机遇。 江小涓:“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人民日报2010年04月13日07版。现阶段提高外需的策略主要从国家和出口企业两个方面。即政府扩大外需的政策和企业为扩大外需采取的措施。政府方面,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

12、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征税和通关政策措施,便利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企业为扩大外需主要采取的措施:扩大内需、统筹两个市场,企业可以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当外需不旺盛的时候,可以主动加强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开发一系列适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坚持“以内养内、以内促外”从而实现内销外销的良性互动;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快速推出性价比高“适销对路的商品”;转变思路、拓展其他产业,根据国家政策的支持开发一些绿色的、环保的产品;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

13、拓。总之,为了扩大外需促进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该制定利于企业的发展的政策,从而扭转外需减少的现状以此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柴燕肖:“金融危机后扩大外需的对策探讨”,中国改革论坛,2010年9月。(三)推动内需外需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促进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完善体制是关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和即期消费能力。温家宝表示,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

14、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月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重点是放宽准入、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扩大居民服务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

15、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如,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离岸外包;要继续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层次;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开拓营销渠道,参与工程承包,提供服务产品,开展研发合作,开拓国际服务业市场。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业,应发展多元提供主体和多种服务方式。三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价格机制扭曲,影响两种资源在两个市场上的配置,影响内需和外需结构。例如,当某种资源定价过低或者资源环境成本没有完全体现在产品价格中时,就会大量低价出口,导致外需不合理增长。四是平等对待市场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健全会产生不合理要素的跨境流动。比如,外资若长期享有优惠政策,就会抑制内资获得平等发展机会,而国内资本市场效率不高,良好获利机会就给了国外投资者。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 五是有效使用市场和政府两种调控手段。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和失灵的时候。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普遍越来越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