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3948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数据分析得出多种慢性病都是因营养失衡造成, 通过添加营养强化剂来补充和平衡膳食营养是我国解决营养不良与失衡的重要手段,而采用食物营养强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水平也是国家的既定政策。按照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给不足的,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或由于生活环境、生理状况变化造成的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有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前我国允许应用的营养强化剂主要有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保健)

2、 强化因子四大类。关键词 营养强化剂; 食品 ;营养;1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品工业的进步拉动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进步,而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很重要组成的部分就营养强化剂。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失衡问题每年在经济上要损失35的GDP(国内生产总额)。而我国的区域性营养调查显示,营养缺乏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传染病死亡率下降,而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高血压发生率从1959 年起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 年我国卫生部进行的全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人类死亡的另一大“杀手”糖尿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3、,2004 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与老年人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还有,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这些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造成这些慢性疾病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营养失衡,国外的经验表明调整饮食结构、食物营养强化、营养补充剂是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从理论上讲,调整饮食结

4、构、保持营养素摄取均衡,应该是最理想的办法。它符合很多人的理念,即天然食物最安全,人可以从天然食物中获取一切所需要的营养,但是,这种方式实行起来却并不简单。首先,我们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如何通过膳食摄入来合理改善营养不良,不要说一般家庭不清楚,就连大部分食堂、餐厅也搞不明白。其次,调整饮食结构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这对于非常看重食物色、香、味的国人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再次,合理的膳食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活贫困家庭以及城市中的特困家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无法做到。食物营养强化的优点是方便、安全、经济。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这就是见效慢。因为营养强化食

5、物毕竟是食物,不是治病的药物,需要我们通过日常膳食逐渐补充营养素,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方法针对性强、见效快,具有很好的营养改善效果。但是,它不够经济无法作为国家改善全国公众营养状况的可行手段。因此,通过添加营养强化剂来补充和平衡膳食营养是中国解决营养不良与失衡的重要手段,而采用食物营养强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水平也是国家的既定政策。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是根据历年来对我国人群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证实人群中普遍供给不足的,或由于地域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或满足生活环境和生理状

6、况变化的特殊人群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特殊需要的营养素。据2004 年全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 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 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 岁以内婴幼儿、60 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 岁儿童维生素A 缺乏

7、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 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 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上述营养素,以补充膳食中供给不足,从而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目前的营养强化主要是强化维生素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如牛磺酸和赖氨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如DHA)等,可单一或多种营养素混合进行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科学依据是营养平衡。营养强化需要合适的强化量,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同样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合理地使用和选择营养强化剂是非常重要

8、的。2 营养强化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2.1 国外发展现状2.1.1 重视用于生产低热量、低脂肪食品的添加剂的开发在西方国家,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超体重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比较多,所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用于生产低热量、低脂肪食品的添加剂的开发。他们以糖醇类食糖替代物生产无蔗糖食品;用菊粉等营养强化剂生产代脂肪食品;用中碳链脂肪酸合成低热量脂肪。2.1.2 重视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一些天然提取物添加剂的开发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注重药食同源,也注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特别是一些天然提取物添加剂的功效明显,这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公认。因此,现在大量的

9、保健功能食品以食物补充剂形式进入美国等国际市场。近年来,在环保、安全、回归大自然等口号的影响下,西方国家也致力于天然提取物的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的植物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欧洲健康食品添加剂配料展览中展出的产品看,天然提取物所占的比例很大,共有植物提取物74 种、植物化学品31 种、天然抗氧剂75 种、膳食纤维44 种、大豆异黄酮38 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天然提取物。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天然物不等于没有毒性,而合成物不一定不安全。例如,大部分天然色素从植物中提取,它们是国内外竞相开发、普遍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品种,但是在我国已经批准列入使用卫生标准中的四十多种天然色素中

10、,只有甜菜红、越橘红、辣椒红、焦糖色、蜜蒙黄、萝卜红、黑加仑红、红曲米茶黄素、柑橘黄等品种的使用量不受限制,他们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其余大部分品种均有最大使用量的限制。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天然物一定比合成物更安全。世贸卫生及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曾于2004 年3 月通报:日本厚生省因食品安全的原因,拟将38 种食品添加剂从现有食品添加剂的名单和非合成添加剂名单中撤销,这些食品添加剂将不被准许在日本境内及镜外销售。这38 种添加剂中除少数酶制剂以外,主要是天然提取物。这进一步说明天然提取物必须注意其来源。2.2 国内发展现状2.2.1 进行主食的营养强化我国人民历来以粮食作为主食。在我国人民的营养素

11、总供给量中,70的热能、50的蛋白质由粮食提供,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粮食提供的营养素占有很大比例。随着保健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粮食为主的膳食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结构。与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西方膳食相比,粮食为主的饮食可以减少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危险性。但是,粮食本身也存在着某些营养缺陷,在主食中进行营养强化很有必要。谷类食物中虽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但这些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符合人体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粮食的蛋白质含量不足,缺少赖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加工精度过高,烹调过度会丢失可观的微量营养素。就目前而言,食品的营养强化对食品添加剂工业提出

12、了一些新的课题,比如大米的强化就比面粉的强化困难得多。目前强化大米的方式主要有喷涂法和制造营养米粒法。采用喷涂法强化会对大米外观有影响,因为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2 等颜色较深。面粉、玉米粉一类的粉类主食覆盖人群广、价格低廉、方便可行、全可靠,所以,面粉是向人类提供微量营养素的适宜载体,现在国家已制定出面粉营养强化标准。2.2.2 食品通过强化是改善国民营养的有效途径营养强化剂生产和使用现状为了提高国民营养水平,从20 世纪50 年代起,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了食品强化工程。营养强化食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营养、健康质量和观念。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强化食品主要有粮食

13、、奶和奶制品、饮料、调味品、植物油、糖果等。在食品中通过使用营养强化剂来防治某些疾病已见到十分可喜的效果,如加碘盐的强制推广,已经使我国的碘缺乏病患者每年减少数百万人,小学生碘缺乏率由1992 年的21%下降到2001 年8.3%。我国克山病区、大骨节病区在食盐中强化硒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明显降低。北京市近年来儿童佝偻病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这与近年来在北京大力推广AD 奶有关。为了降低贫血、缺锌的发病率,一些补铁、补锌的食品上市,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开展的“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对我国主食营养强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共包含4 项内容,即食

14、用油中添加维生素A、面粉中添加营养素、酱油中添加铁和婴幼儿食品中添加营素。从2002 年开始,国家在小麦面粉中实施微量营养素强化工作。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在甘肃兰州和河北承德两地“退耕还林”的农户中试点,主要在面粉中强化5 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和叶酸) 和3 种微量元素(铁、锌、钙),无偿发放给“退耕还林”的农户作为口粮补助,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0 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开始生产添加有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面粉。随着化学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品营养素已基本能满足营养行业的需要,部分产品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2005 年营养强化剂产量为10.2

15、 万t,其中维生素C 产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0%以上;牛磺酸生产能力达到3 万t,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65%左右。虽然我国的营养素工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维生素C、维生素E 等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价格持续走低、生产装置经济效益差;产品结构不合理,矿物质强化剂主要以钙、磷、锌、铜、锰和硒等盐类为主,产品单一;而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和营养补剂主要由医药行业生产,缺乏针对食品加工业开发的专用产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均消费营养强化剂的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营养不良问题又十分突出。据国务院2004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尽管我国

16、居民的膳食与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其中,营养缺乏主要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已导致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5.8 亿人出现维生素A 边缘缺乏症、200 万儿童因缺碘引起智力低下、70%的婴儿由于孕妇叶酸缺乏引起神经缺陷。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中国国民营养水平仍有待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强化任重道远。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营养强化食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强化食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粮食、奶和奶制品、饮料、调味品 、植物油、糖果等。食品通过营养强化剂来防治某些疾病已见到十分可喜的效果,如我国克山病区、大骨节病区在食盐中强化硒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明显降低。北京市近年来儿童佝偻病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这与近年来在北京大力推广AD 奶有关。为了降低贫血、缺锌的发病率,一些补铁、补锌的食品上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食品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