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73808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

2、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让子弹飞片段-马拉火车的画面这不仅仅是电影中的夸张演绎,在清政府统治时期是确有其事,那么究竟火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近代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到底有哪些变化?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方面又有哪些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段作为导入,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开始更有利于课堂的推进。(二)学习新课(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 这些工具主要

3、依靠人力、蓄力,费时费力。那么,近代出现了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呢?通过材料,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材料一:1931年秋,小明的爷爷发来电报,说准备从昆明到上海看望十几年没见到的儿子和从没有见过面的儿媳妇和孙子。 滇越铁路通车前,大约需要半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图片展示、文字讲解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的出现发展情况。总结:交通通讯的变化-火车、轮船、电报(二)文化生活的变迁材料二:第二天,爷爷遇到了一件新鲜事看活动照相,京剧大师在一张大白布上表演。戏班的人在下面唱曲。这是怎么回事呢?图文展示: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材料三:为了让老爷子留下美好的回

4、忆。小明的爸爸还借来了相机。但是老爷子怎么也不肯照相。图文展示:相机、老照片-珍贵的历史资料材料四:老爷子赋闲在家,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想了解国家大事,又有哪些途径呢?图文展示:申报合作探究一: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时间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设计意图:这个探究题目不是很难,但很多同学对于学过的内容遗忘比较厉害,能记住个别内容,知道这个内容在书本的什么位置,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翻书,这个题目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材料五:老爷子送了些书给小明,这些书大多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机构叫什么

5、名字呢?图文展示:商务印书馆及由它出版的字典、词典等。归纳总结:文化生活的变化-照相、电影、报纸、出版机构(三)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六:王老爷子在上海见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玩的很尽兴。但在他心里总是有些困惑和疙瘩。上海的人无论是穿着打扮和礼节称呼都跟昆明老家有很多的不一样?特别是前几天老爷子生日的时候,儿子、儿媳妇、孙子都没给他叩头思考:请你结合课本的知识和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老爷子会有什么困惑和疙瘩?为了帮老爷子解开疙瘩,我们请老爷子欣赏一段历史短剧体验民主图文展示:社会习俗的各种变化归纳总结: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废缠足、改礼节、改称呼设计意图:六则材料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

6、故事里面正好把本课的主要内容全都囊括在内,整体感很强,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合作探究二上海之行,老爷子终于明白过来,这辈子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他只是不明白: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同学们能帮老爷子解答这些疑惑吗?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认识问题能更加深刻。(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到近代历史上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苗头,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正是这些微妙的变化,才使得我们中国一步步进步,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最后让我们在中国梦的梦之声中畅想未来,不断努力。(四)板书社会生活的变化火车、轮

7、船 变电影、照相 交通通讯 时代电报、电话 文化生活 艰辛报纸、习俗 社会习俗 进步(五)随堂检测: 1下列近代交通工具,最先传入中国的是( )A轮船、汽车 B飞机、火车C汽车、飞机 D轮船、火车2 1901年,一位上海申报记者目睹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他将相关报道消息传回报社能采用的最快方式是( ) A乘飞机 B乘轮船 C乘火车 D发电报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右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江苏江宁人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请问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4

8、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09年的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来到了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5 1932年上海一女仆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是( )A大人,你什么时候回来? B老爷,你家小姐生病了C先生,北京学生缠足的很多吧。 D先生,太太请你换件中山装。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我”奶奶时闹太平天国,“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太平军)杀。”“我”留学时剪了辫子遭同学厌恶,回国后,买了条假辫子应付。直至后来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中的“官兵”应该是什么军队?(2)“废了辫子”“穿西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除了“废辫子”“ 穿西装”之外,当时人们的习俗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六)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变字,这些变化体现在物质、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以故事的形式将这些内容穿插其中,在这些变化中体现时代的变迁、艰辛与进步。本课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依托生活让历史更生动,融入时代让生活史更深刻。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创设适宜学情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第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