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心得彭申和.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73785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心得彭申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课心得彭申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课心得彭申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心得彭申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心得彭申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微课心得浏阳三中 彭申和 这次远程学习,选工作室时挑的得眼花缭乱,看到高中物理山不在高揭晓青物理工作室时,击中了,感觉蛮高深,很有学识,就立刻选下了,不了没注意到专题,因为工作室力推微课,就这样走入微课探索之路。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学科

2、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

3、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型课和说课的区别很明显。说课是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及设想的各个自变量。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也是处于设想状态并未进行真正的实践检验;而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

4、备了。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习期间,就选个习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折磨人呐录制微课! 好的,让我打开并播放自己录制的微课看看吧。等等那画中画的人是谁?怎么看都不像自己,那张怪异的脸太板、太木、太呆。特别不想承认屏幕上的人物形象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录造”的。坚决再录, 录了很多遍,到现在还没成品。 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