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35319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 2008-11-26 09:23汉语中对男女老少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的别称,每个别称都有相应的出处,现整理出来,作为资料备用。为了使资料保持完整,篇幅较长。博友阅读时,看前面几段即可;【按年龄段分】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到了三岁则称之为“孩提之年”;男女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皆称黄口;1315岁,为“舞勺之年”;1520岁,称为“舞象之年”;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又称“杖国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又称“杖朝”;90岁叫“

2、耄”;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又可称为“人瑞”;140岁叫“古稀双庆”。【按男女孩分】女孩7岁,称之“髻年”;女子12岁时,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称为“豆蔻之年”;15岁称为“及笄之年”;16岁称为“碧玉年华”;20岁称为“桃李年华”;24岁称为“花信之年”;出嫁时称为“标梅之年”。男孩8岁,称之“龄年”;古时男子到了15岁开始束发,因此称为“束发之年”;20岁,称为“弱冠”。【称谓字谜】此外,更为有趣者,古代人寿之称谓,还借助我国汉字形体之奇特,而称为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等。有一次,华罗庚先生请教郭沫若先生,如果未到整数,如只有77岁、88岁、99

3、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说:“77岁叫喜寿,88岁叫米寿,99岁叫白寿。郭老进一步解释说:“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的草体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下为八十八,组成。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还有一个茶寿,析茶字便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的米代表八十八,合为108岁。茶寿就是108岁的高寿者。”郭老既风趣地揭开了“喜寿”,、“米寿”、“白寿”的谜底,又丰富了寿文化,贵为一举两得。【老人尊称】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的别称也颇多。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

4、交皆老苍。”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5、。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附:【部分年龄别号的出处】:襁褓之年: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襁褓:襁,背小孩的宽带子;褓,婴儿的被子。原指包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黄口:10岁以下,皆称黄口。(黄口:原指我雏鸟的嘴,后来借指婴儿。如淮南子.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今天多用“黄口小儿”来讥诮无知年轻人。) 豆蔻年华:13岁则称为“豆蔻之年”(豆蔻年华:唐诗人杜牧赠别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

6、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

7、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知命:“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岁叫“知天命”(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50,能清楚明白人生的道义和职责。后用指50岁。) 艾:50岁,又叫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 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童年称为垂髫之年, 10岁称为幼学之年, 男子20岁称为弱冠, 30岁称为而立之年, 40岁称为不惑之年, 50岁称为知命之年, 60岁称为花甲之年, 70岁称为古稀之年, 77岁称为喜寿之年, 88岁称为米寿之年, 99岁称为白寿之年, 80、90岁称为耄耋之年 ,100岁称为期颐之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