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73059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仰止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山仰止教学设计乐清中学 谢淑清一、释题。指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止是语气助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二、在孔子与学生交往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自由朗读大朗读1-10章挑选最有感触的章节仔细研读,揣摩语气,品味思想感情。三、展示: 爱学生的孔子。(11.9,11.10,6.10)颜回你觉得读出它的语气来吗?噫是方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相当于吴地方言,皇天啊。恸:大哭,形容极其悲痛。伯牛疾:古代医学不发达,认为人患了恶疾是不洁静的,如果女子生了恶疾还要被休回家。亲戚朋友唯恐避之不及,孔子去看他了,还执其手,是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执: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

2、是拘捕。执有应该是紧紧握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齐读一遍,叠句可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朗读时要特别强调后一句。 善于教育的孔子。(11.13,7.11,11.15,5.7)PPT资料补充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1)(11.13)诅咒子路?深深的忧虑。古话说得好啊:过刚易折。刚强之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乱世中非常容易丧命。还真不幸言中。除了敌人外,只有最亲的亲人才会说这句话。(2)(7.11)子路的潜台词是什么?打仗的时候,你还不得依靠我?可见他争强好胜。他的语气应该是充满自信。孔子的潜台词是你是

3、个有勇无谋的人,古话说的:谋在事先则昌,谋在事后则亡。抑其勇,启其智。同桌练一下对话。(3)(11.15)入门,升堂、入室。也就是我们方言说的明堂。升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4)(5.7)、注意夸的语气。(6)(6.28)子路不悦,会说什么话?公山弗扰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把孔子训了一顿,佛肸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又把孔子训了一顿,这次更不了了,南子这个人生活作风很不好,卫灵公老迈昏庸,政权把持在南子手里。见如此不道德之人,子路自然更不高兴了,讲话语气一定很重,逼得孔子只能赌咒发誓。畏惧,心虚了。(17.4)关系平等,尊重学生。 对道义孜孜追求的孔子。14

4、年来屡遭碰壁。他已经68岁了,早过了退休年龄。道不可行,思归讲学,待弟子们去实行。孔子便天天在杏坛上为弟子讲学,用另一种方式为道而献身。颜回的德行,是他看中的接班人,圣道将无人继承,天下苍生将如之何。小结: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情真性的普通人,他碰上悲伤的事会痛哭流涕,碰上开心的事会得意洋洋地讲起俏皮话,被弟子捉住蹩脚会心存畏惧,赌咒发誓以示自己的清白。我们也看到一位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对自己的道义孜孜追求,他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学生。三、在孔子与学生的交往中,孔子的弟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高山;“捧到云天上,比做神秘不可知之物。”品德学问的评价。博

5、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是说智育与德育并重。这个成语还成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子贡:内有宗庙百官的数仞的高墙;不可逾越的日月。小结:是一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内在华美好比日月的圣人。四、讨论:你认为孔子是常人还是圣人?(结合前面学过章节)小结:圣人=常人+坚贞+坚持+坚守圣人,坚持做好每一件事。五、PPT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现之人的表記。得意时也会忘形,也会犯点小错误,也正是他真实的时候,最感人的时候。孔子的杰出之处在於:一是道德感,這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二是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和生命的热心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

6、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式的悲剧精神;三是捷、达、雅的文体风格,一种智慧的思想风格。(林语堂)五、总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六、作业: 背诵 成语积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龙湾中学 宋登水【设计说明】由于是选修课程,主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设计采用一个问题为主线的方式来组织课堂,结合文本特点散而不乱,所以从探讨文本结构切入;再利用文本气脉中贯的特点,体会文字中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方法上面,本设计主要想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评点的方式来完成,希望通过评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为、诸、许、实”等词的涵义,学会翻译重点句子。2过

7、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我批注自我引导来掌握文章“不散”的精神,连贯的气脉。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苏轼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文气、文脉的角度赏析,品味文章。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散而不乱的精神。四、教学用具:PPT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幻灯片】元丰二年七月七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苏轼起了个大早,打算将自己的书画拿出来晒晒,他翻看着自己的墨竹图轴,甚是得意,不由吟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放下自己的作品,他又打开一幅画卷,这是表兄文与可送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他想起了几个月前文与可刚刚去世,想起自己现

8、在继任的就是文与可的职位,想起了两人的过往,不由潸然泪下。【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触摸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文本当中,同时通过情境的语言,明确文章的主旨,即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也简单介绍了文与可其人,可谓一举三得。(二)阅读文本 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叙述了哪些内容。(学生朗读文本,简要整理文章所写的内容)【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文本,古文的重点在于朗读,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三)深入探究【幻灯片】这篇文章的结构,历来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有人说此文信笔挥洒、姿态横生,极为闲散;也有人说文章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也就是说文章看似闲散,其实有明确的线索和主

9、旨贯穿始终。请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激起学生讨论的焦点。预设回答过程:1贯穿文章始终的是文与可这个人物,由开始的文与可画画,到中间回忆作者与文与可之间的一些趣事,最后写到文与可病逝,作者睹物思人的悲伤情怀。所以文章有明确的线索和主旨。此处插入文与可的介绍幻灯片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宋史说他“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北宋名臣文彦博由衷地称赞这位青年才俊“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苏轼在墨君堂记中评价他说:“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 文同与苏轼为表兄弟。善画山水,尤

10、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告别了洋州山水,其后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第二年正月文同离京前往湖州赴任。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文同)“至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 享年六十二岁。 2贯穿文章始终的是偃竹,文章开始写到画竹的技法,中间写到偃竹记的来历,最后写到作者在文与可病逝之后看到偃竹图,想起文与可,不由产生感伤悲痛的情怀。整篇文章就是围绕竹子在组织材料,由竹子引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线索是竹子。此处插入关于竹子的精神幻灯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宁可

11、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3贯穿文章始终的是感情,即作者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正是由这种怀念之情,作者就在文与可病逝之后睹物思人,由此想到自己与文与可的一些趣事,生前的事情越有趣,逝后越发感伤,再往前想到文与可画竹的技法,这是对文与可的肯定,也是对文与可的钦佩,更多是对文与可这种襟怀的感悟。此处插入关于本文感情的综述幻灯片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文章开头叙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表现作者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主要部分颇多诙谐之语,写得妙趣横生,但惟其如此,正可见作者与文与可的“亲厚无间”,

12、而文与可一旦亡故,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结尾“废卷而哭失声”。只“废卷”、“失声”两个动作,不用言语就充分地传达出了作者与文与可的真挚、深厚的情谊。 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以喜衬悲,也益见其悲。(四)总结评价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事记录便是文。三苏文范引邱浚语东坡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至其浑浩流转,曲折变化之妙,则无复可以名状。三苏文范引杨慎语盖长公之文,犹夫云霞在天,江河在地,日遇之而日新,家取之而家足。若无意而意足,若无法而法随。茅维宋苏文忠公全集序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领会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

13、领会苏轼散文的气势。(五)品味涵韵听音乐,你感觉这段音乐最适合朗诵文章中哪段文字,放出声来朗诵,大家一起分享。【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进一步熟悉文本,朗读文章,同时也带有感悟性质,这次的朗读与开始的朗读相互照应,但比开始的朗读要求又要高出很多。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2比较祭十二郎文与本文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同。八、板书设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 轼竹: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文与可:胸有成竹、淡泊、率真情:敬佩亲密悲痛声声慢教学设计瑞安中学 黄华伟教学目标: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教学重点:揭示词人复杂、深沉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

14、声韵的凄美魅力。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板书“声声慢 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艋mng舟,载不动、许多愁。2.就武陵春提问教师:哪一句写得最好?(末句)好在哪里?(叫学生举手回答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可见,情感必要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学生举手回答。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 学生轻声齐读PPT内容: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112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