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73015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XX区XX镇某某村民委员会XX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 年)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 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 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基本情况某某村位于XX镇北部,距离镇政府X公里,东临XX河,西接XX 村,南与本镇XX村交界,

2、北与本镇XX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X平方公 里,现有X个村民小组,X户,农业人口X人,主要居住在X个自然湾, 劳动力X人。共有耕地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山林面积X亩, 水面X亩XX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 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 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 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规划原则:

3、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 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 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 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 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 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 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

4、。切实把加(转载 于:www.cSSyq.co m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 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 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 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 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 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 农户的服务功能。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 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 力实现投资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突破性发

5、展。三、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到20xx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村农业 经济总收入达到 2200 万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 11000 元以上, 年均增长15。主导种植业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稳定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等主导产业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xx年 优质水稻和优质“双低”油菜分别为X和X亩。养殖产业 不断做强禽畜产业,按照政策扶持、能人带动、转 变饲养方式,新建土鸡养殖基地1个,新建养殖水面150亩,到20xx 年使全村土(肉)鸡、蛋鸡年养殖规模达到 80000 只。开发沿河荒滩 发展水产

6、养殖,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并逐步实施猪-渔循环养殖模式。特色产业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村农民有多年 种植XX历史的优势,通过某某村XX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逐年扩大优 质XX面积,到20xx年种植面积突破600亩。劳务产业 认真组织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 300人次,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做到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 用技术;年输出劳动力 380 人,实现劳务收入 380 万元。合作经济 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主导产业和劳务产业,搞好 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法 ,鼓 励支持能人,依托市场、基地,多形式、多领域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7、组 织,重点培植种养植业和劳务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进一步完善 社会化服务网络。四、基础设施和基地配套设施建设(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硬化组-组共2.5公里的生产道路,解决以上x个组群众生产条件差的实际困难问题。2、新建机耕桥座,其中xx湾1座、xx湾1座、xx湾1座、xx 湾 1座,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3、新建 送水渠共2500米,为畜牧业、种植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争取项目投资整修优质水稻、油菜生产面积所需的排、灌两用 水沟6000米。确保沿河5个组750亩耕地抗旱和防汛安全。5、扩大建设土鸡养殖基地20亩,配套建设300米道路和低压线 路、整平地基、挖通 600 米排水沟、建 15

8、00 米围墙、接通自来水管 等。(二)甘蔗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内容从20xx年开始,5年之内将我村xx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到600亩, 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1、兴建装机22KVA的电力提(排)水泵站1座;2、兴建水泥送水渠(渠基座高 2m、渠槽宽1.2mx深1m) 1500m,管渠(直径为 600 mm ) 850m ;3、基地内2.5m宽水泥生产道路2500m ;4、通往基地的低压电力线路800米和相关配电设施;5、机动防治病虫害器械20台套;6、电力喷灌设备20台套;7、用于值班照管的房屋及XX产业合作社办公用房共120肝; 8用于贮藏XX的混凝土调温地窖20 口,每口容积为60m3 ;9育苗

9、专用塑膜大棚600肝。(三)实施步骤及建设投资规模篇二:+镇产业发展规划+镇位于县城西南 23 公里处,全境由东向西走向的流岭山脉、 东南西北走向的胡岭山脉和南北走向的西岭山系错综相交而成。牌 楼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条河流纵贯全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 分田”的山区镇。+镇15村162个村民小组,4238户,15731人。 全镇平均海拨950米,平均气温16弋,年平均降水400660毫米。 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适生区。按照全镇 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结合“一村一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制定 +镇 20xx 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畜、药、果、劳”四大产业为

10、重点,按照“畜牧抓发展,林 果抓科管,劳务抓培训”思路,坚持“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的方针, 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 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增长方式的转变为 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山茱萸、劳务输出产业,建立健全合作社 组织,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尽 快让产业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二、目标任务以华茂鸡、生猪养殖、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重点,建基 地、圹规模、提效益、促增收,围绕“打造优势、唱地方戏、走特色 路”工作思路,与华茂公司、丹南富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公司、社团合作,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

11、”,产、供、 销做保障。规范林果基地建设,建成百亩良种山茱萸采穗基地,完成万亩山 茱萸科管,千亩核桃建园,形成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和万亩山茱萸基 地建设。建成白桑塬村千头育肥猪场,东沟、常路、牌楼河、银洞散 养鸡基地,建大棚达到15 棚以上,全镇发展魔芋3000亩,良种核桃 建园 1300亩,种植中药材2000 亩,建成4 个村的树型金银花基地。 劳务输出达到 6500 人以上,创收入 6800 万元以上。1、山茱萸产业规划。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结合党建载体促进协 会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功能。继续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 牌推介工作,抓营销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

12、销售业绩。 积极邀请县以上林果专家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培训12 场次,受训 群众1000人次。积极联系县林果站加快启动山茱萸采穗园建设项目工 程。白桑塬村标准化建园 500 亩,科管 3600 亩;石庙村标准化建园 300 亩,科管 1350 亩;龙嘴村科管 1200 亩。2、核桃产业规划。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加强林农科技培训, 全年 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积极联系县林果站加强优质核桃 高接换优培训,实现寺坪村、赵塬村高接换优4000 株。寺坪村标准化建园500 亩,新发展50 亩科管 1350亩;赵塬村标 准化建园 300 亩,新发展 100 亩,科管1000

13、亩。3、魔芋产业规划。魔芋在+镇是个新兴产业,以赵塬村、东沟村 2010 年发展魔芋 基地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互动,继续提高魔芋种植面积,辐射带动 1000 亩以上的魔芋种植。4、药业产业规划。在做好传统产业山茱萸、核桃科管的基础上,每村发展集中连片 丹参等同类中药材种植基地1 个,连片面积至少50亩以上,由农综站 组织至少培训 6 场次 800 人以上。抓住麦忙过后的机会,拟建树形金 银花基地300亩并逐步扩大规模,规划在3至 5 年内成为我镇另一个 主导产业,另一个增加群众收入的亮点;5、畜牧产业发展。扩大畜牧小区建设,加快花园银洞散养鸡基地 建设,在入秋前引进仔鸡;力争东沟村建华茂大棚鸡

14、10 个以上,加快 白桑园村千头养猪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出栏一批,带动全镇 畜牧业发展。6、劳务输出产业规划。积极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培训 6 次以上,提高有组织外出劳务人数,努力转变务工工种,提高务工人 员工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年底劳务输出人数达到4000 人。7、以百万亩油松林为依托,以金狮谷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争取 项目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金狮谷这一+镇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营造蓝 天、青山、碧水的生态镇,休闲观光的旅游镇。三、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镇上成立了“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 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实行 科级领导联系帮扶村支部

15、制度,按照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由一个工作 队驻村包抓,发展一个环境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生产有规模的主导 产业,形成一个有商标品牌的主导产品的总体要求,成立15 个工作队, 由副科级包片领导带队,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镇上抽调骨干深入全镇 15 个村实地调 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产业现状、工作基础、发展潜力 等实际情况,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 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选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制订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3、发展大户,示范带动。农村

16、经济靠能人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 大户作为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引 导、群众自愿、政府扶持、试点示范、各方支持”的办法,培育了一 批“敢为人先、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4、强化服务,科技支撑。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名、特、优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 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优质良种、标准化生产 技术和优质农资普遍推广。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导员和农业 “110”科技服务制度,制定无公害粮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农产 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广大农民积极生产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 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