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72705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业融合顶层设计出炉王海蕴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深度融合开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开展的重要途径。“两业融合概念自去年底在我国首次提出后,備受高层关注。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同意,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深度融合开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改委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开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实施意见?从总体目

2、标、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还从优化开展环境、强化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加强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和细那么,强化政策性创新,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产业园区、企业开展融合开展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不同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开展业态模式和路径。明确目标和融合路径从国际经验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兴旺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型,从简单产品制造到提供售后效劳、再到提供“产品+效劳+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制造业和效劳业融合开展成为大势所趋。结合我国当前

3、开展,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而局部效劳业又存在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效率低下等问题,两业融合势在必行。?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泼、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开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效劳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支撑。融合开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实施意见?梳理提出了10种开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开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

4、给链管理、开展效劳衍生制造、开展工业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等。在融合开展的新路径上,?实施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效劳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开展的10项可能路径。积极释放多元化主体潜力?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多元化融合开展主体作用。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等重要作用,释放各类主体融合开展潜力。孟玮表示,这包括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开展活力,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效劳效能,释放其他各类主体融合开展潜力。之所以专门对企

5、业主体作出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两业融合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两业融合的业态、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催生、经过检验而逐步形成的,开展路径需要企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自主选择,推动两业融合开展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第二,各类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比方产业链龙头企业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行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示范效应突出;广阔中小企业贴近市场、管理灵活、适应能力强;平台型企业和机构能够整合资源、集聚企业,促进产销精准对接、高效畅通;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推动两业融合开展必须发挥

6、好各类市场主体的独特优势。第三,从实践看,近年来各类不同企业积累了非常多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比方,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宝武集团、陕鼓等行业骨干企业,网易、小米等平台型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业态模式和典型路径,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也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开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市场主体都已经成为推动两业融合开展的重要力量。孟玮提出,虽然企业是两业融合开展的主体,但在推进两业融合开展过程中,政府也要有所为,要营造良好开展环境,积极予以推动。下一步,将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两业融合开展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强化政策性创新,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一是在企业资质和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数据开放共享和平安保护、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疏通开展梗阻。二是加快完善质量管控、标识标准、统计评价等体系,补齐两业融合开展的制度短板。三是适应两业融合开展需要,在创新用地供给、金融效劳、中长期融资、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四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两业融合开展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开展实际、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融合开展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