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72588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释和道为辅并杂有其它封建思想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儒家的纲常伦理,把世界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与封建伦理道德紧紧地连在一起,主张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真善合一。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谐性及强调人文精神等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不仅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而且其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名言俗语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1名言俗语与新课的引入 在讲授运动的相对性时,通过引

2、入歌曲闪闪红星照我去战斗中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参考物”的理解。在讲授摩擦生热时,引入成语“钻燧取火”,结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知识的理解。在讲授声音的反射时,引入文言句段“余音绕梁,乃三日不绝”,渗透美学欣赏教育;讲声音的音色时,由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闻其声不见其人”引入,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名言俗语与概念的引入 在学习运动的一些概念时,利用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我们脚下的地球永不停地在运动,?2 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概念;又如

3、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名为襄邑道中的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这些诗词生动、有趣,这样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概念。?3名言俗语与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的形成时,可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讲光的色散时,可用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中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再如“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利用名言俗语等解释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有所用,既能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又能得到身心陶冶,还可以促进对物理知识的掌握。?4名言俗语与物理规律的教学 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引用“四两拨千金”;在讲解压强的规律中引用“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时引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讲授气压增大(降低)沸点升高(降低)时引用“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在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对比时引入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可见,恰当结合名言俗语进行教学能极大地强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