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2421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1计划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发展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的前身1-3。理性行动理论可追溯到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 attribute Attitude)4。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1, 5, 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

2、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发表的计划行为理论,标志着计划行为理论的成熟。自理性行动理论提出后,计划行为理论到今天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间,历经不断的修正、丰富、质疑和完善,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坚实地成长壮大起来,不仅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界,也为整个心理学界的众多研究者所验证和接受。作为一种成功地预测和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今天,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

3、活的众多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证明,该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并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8。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

4、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Ajzen认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的表现9。而行为

5、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度”(Attitude);其二是源自于外在的“主观规范”,即会影响个人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最后是源自于“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愈正向时,则个人的行为意向愈强;对于某项行为的主观规范愈正向时,同样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而当态度与主观规范愈正向且知觉行为控制愈强的话,则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10。反观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假设,Ajzen主张将个人对行为的意志控制力视为一个连续

6、体,一端是完全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另一端则是完全不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而人类大部分的行为落于此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因此,要预测不完全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有必要增加行为知觉控制这个变项。不过当个人对行为的控制愈接近最强的程度,或是控制问题并非个人所考量的因素时,则计划行为理论的预测效果是与理性行为理论是相近的。3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计划行为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2, 5, 6, 11, 12:(1)非个人意志完全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还受执行行为的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2)准确的知觉行

7、为控制反映了实际控制条件的状况,因此它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测量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知觉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4)个体拥有大量有关行为的信念,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只有相当少量的行为信念能被获取,这些可获取的信念也叫突显信念,它们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 5) 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如人格、智力、经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通过影响行为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并最

8、终影响行为意向和行为;(6)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从概念上可完全区分开来,但有时它们可能拥有共同的信念基础,因此它们既彼此独立,又两两相关13。4 计划行为理论的测量方法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研究时,研究者多采用Ajzen 建议的测量方法14:测量时必须遵守一致性原则;研究的准备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引出突显信念,第二步编制正式测量问卷。4.1一致性原则( 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一致性原则指所有研究变量的测量必须包含相同的行为元素,即所测量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应是对特定行为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并且所测量的行为应与其真实

9、条件下发生的行为一致。Ajzen 认为不遵守一致性原则会犯评估不一致的错误,容易混淆或低估变量之间的关系。4.2引出突显信念( Eliciting Salient Bliefs)引出突显信念是整个研究最重要的一环,这与突显信念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计划行为理论认为突显信念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感基础。突显信念不仅可以解释个体为何拥有不同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而且还可以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3 编制正式测量问卷为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用计划行为理论,Ajzen设计出了一套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的一般问卷模式供研究者们参考。一般问卷包含

10、整体的直接测量和基于信念的测量,所有测量项目均采用利克特等级评分法,其中态度的直接测量使用语义区分法。在编制直接测量项目时要注意吸纳近些年的研究经验,态度的项目内容应包含工具性态度和情感性态度;主观规范的项目内容包括指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项目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5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5.1计划行为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15计划行为理论具有很好的解释行为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预测行为的能力,可作为很多健康行为研究的良好的理论基础。其常用的行为领域包括:饮食行为16, 17、运动行为18-20、药物成瘾行为21、临床医疗与筛查行为22-25、社会与学习行为26-28等等

11、。5.1.1 TPB在运动行为方面的应用 以TPB为理论基础的大量方法和模型被应用于人们体力活动的研究中,可以促进对人群体力活动意图和行为的理解,从而采取措施促进人们进行体力活动。Boudreau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的意图和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咨询信息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Trinh在针对肾癌幸存者有监督的体力活动研究中发现基于TPB的行为咨询在促进短期体力活动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此外,以TPB为基础的模型在孕妇、儿童、MS患者的体力活动研究中都发挥了的很大作用。5.1.2 TPB在临床医疗方面的应用TPB是预测药剂师使用处方药监控系统(prescripti

12、on drug monitoring programs)意图的有效理论框架。Fleming等研究表明药剂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的道德义务都是很重要的影响意图的相关因素,了解该因素可以促进PDMPs的应用从而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社区药剂师是努力预防和减轻处方药物滥用和误用(prescription drug abuse and misuse)影响的关键干预点,Hagemeier等应用TPB为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发现药剂师由于缺乏自信、训练及时间而阻碍了他们有效的发挥作用。此外,使用TPB去探究医药信仰和个人疼痛经历作为一个意图自我治疗的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疼痛缓解的价值高于

13、对伤害的担忧时,人们更有可能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因此,TPB在监控药物使用和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1.3 TPB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TPB模型可以帮助探究疫苗接种意图及影响意图的因素。Juraskova等通过研究表明TPB十分适合于探究HPV疫苗接种,并且阐明了道德规范在TPB中的作用。然而Fisher等儿州应用TRA和TPB探究适龄男女接种HPV疫苗的意向,结果证实了TRA的命题,即表明态度和社会支持的感知在预测新一轮疫苗接种意图中发挥很大作用。但是Hertweck等应用TPB模型证实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控制的影响是调整和干预社会市场去促进HPV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Askel

14、son等使用TPB评估母亲让女儿接种HPV疫苗的意图,结果表明态度是影响疫苗接种意图的最重要因素,主观规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接种意图。因而TPB模型在探究疫苗接种意图中仍具有一定作用。5.2计划行为理论在健康外行为领域的应用国内研究中,计划行为理论在健康行为外常用的行为领域包括:消费行为29, 30、娱乐行为31、上网行为22、学生舞弊、交通违规行32为等等。6计划行为理论展望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TPB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绝大多数研究表明,该理论能够更好的了解并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其控制感和自我效能,并且显著提高人们的具体态度对行为的解释力。但是TPB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TPB虽能较好的解

15、释行为意向的变异,但部分行为变异仍不能被解释,以及行为咨询对身体活动的促进作用仍需进行扩大和长期实验等。这就需要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更加深入的探索TPB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参考文献:1Fishbein M.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s about an object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that objectJ. Human relations. 1963.2Conner M, Sparks P.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16、and health behaviour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6.3Montano DE, Kasprzyk D, Glanz K, Rimer BK, Viswanath K.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integrated behavioral modelJ. 2008.4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1975.5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世界军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