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72358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专插本考试资料总结.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 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主人公: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 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的意义: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 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人们

2、往往以神话的形式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保存 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 卷,内容极其驳杂。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

3、如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 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保留在淮南子中的。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隐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

4、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在这些神话中,我们能看到先民 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

5、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 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等。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 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人们对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也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

6、干戚以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首先,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的神话思维特征。这是因为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 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这在解释自然现象时表现得更为特出。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 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 感性材料。比如东方被表现为春神勾芒、春天、青色、木等,而北方则与冬神颛顼、冬天、黑夜、黑色、水等不能分开。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或是有魔力的。这些具有意志、 情感的自然万物,它们之间

7、以及它们和人类的交往,也正是构成神话故事的根本原因。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形象和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这些神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情感体验,当屈原在现实世界 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 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第二章诗经的篇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 篇,另有篇笙诗,有目无辞。诗经创作的时间:全书主要收集

8、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 :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诗经的编集:采诗说:刘歆、班固多言古有采诗之官,献于朝廷,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但后代否定此说的颇多。献诗说:国语周语中有公卿列士献诗之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删诗说:汉人认为古时诗有3000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凡305篇。此说唐人以来否定者颇多,

9、并不可信。但是孔子在音乐和内容上对它做修订和整理则是由可能的。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三家诗”与毛诗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做毛诗训诂传30卷授予赵人毛苌,是为古文“

10、毛诗”,虽晚出, 在西汉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

11、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诗经的内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祭祀类:农事诗例如七月:燕飨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类:其他:如王风黍离描写故国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1、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

12、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13、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

14、,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 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 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同时也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

15、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重章叠唱: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 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双声叠韵:双声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等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等等。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 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3.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 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