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722270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6篇 【教学过程】 (展现图片)教材供应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看思索,同学先小组沟通,推举发言人答复以下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熟悉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外表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 (展现图片)教材供应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答复以下问题) 1.经线呈什么外形?纬线又是什么外形? 2.熟悉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分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现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连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

2、、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现图片)教材供应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拟简单,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拟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实行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争论,完成以下问题: 1.比拟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

3、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其次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局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准时表扬鼓舞)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2 复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

4、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限,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内容,并能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限,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内容,并能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

5、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限。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 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地球外表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匀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四周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四周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推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四周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四周

6、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究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熟悉,经受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熟悉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脚印和视野所及的特别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终点。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限: 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苏伊士水道 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水道 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

7、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2)四大洋的面积比拟:4.海陆变迁的实例告知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我国东部海疆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5.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6.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读图复习 (2)证据: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连续碰撞。 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连续碰撞。 复习小结: 1.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学问点: (1)海陆分布

8、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进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缘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把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沟通进一步激发学

9、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亚洲人文环境,增加环境意识,懂得敬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亚洲的经济进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依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剧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

10、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便利);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严寒的亚洲北部。 很明显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状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状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诞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殊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23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23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

11、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凹凸,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23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23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

12、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23年世界人口总数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23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23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刚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争论 分组争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争论亚洲

13、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现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宝的制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当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依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转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掌握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争论对亚洲人口进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洁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许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