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71942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软用户_不种蘑菇不赚钱_不种蘑菇不赚钱INCLUDEPI 14142815.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种蘑菇不赚钱这里是黑龙江哈尔滨的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每天的晚上7点至第二天凌晨三点这个批发市场的香菇和平菇批发量有2.5万公斤,占整个哈尔滨市消费量的70%,其中的1万公斤香菇和平菇都产自香坊农场。 批发商:“香坊农场的平菇和香菇占30-40%,将近三分之一都来自香坊农场,对香坊农场的量挺大,你们一般每天都到那边去收,我们天天都去,一天能收多少,我们这边总体上来说一天能收3、4百件吧。” 这两年,香坊农场靠在日光温室大棚里种植蘑菇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200万元,每栋大棚的利润在5万元左右,然而在两年前这些日光温室大棚里种的却不是蘑菇,他们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香坊农场地处哈尔滨郊区,人均耕地不足

2、3。3亩,为了提高农民收入,香坊农场决定依托在哈尔滨周边的地缘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在冬季为哈尔滨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获得高利润。1999年,香坊农场筹集了1800万元资金兴建了300栋日光温室大棚,租给当地农民种植绿色蔬菜。 香坊农场农民王立明在2002年就承包了3栋大棚。 黑龙江香坊农场农民 王立明:“种过蒲公英,还有生菜,芹菜也种过。” 那年夏天,王立明靠销售蔬菜赚了1万多元。按最初设想,到了冬天这些新鲜蔬菜就可以卖上更高的价,赚更多的钱。然而到了冬天,现实和王立明设想的正好相反。 黑龙江香坊农场农民 王立明:“冬天咱们这采光不行,再一个温度上不去,没有温度,那些菜都需要15度以上。” 平

3、菇王立明本想靠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可是冬天温室内只能维持在零上6度左右,为了提高温度让蔬菜能够生长,王立明只好在大棚内支起了炉子生火取暖。 黑龙江香坊农场农民 王立明:“这一亩地的棚一年用煤在20到30吨左右,那时候煤价挺便宜,200多元钱一吨,所以说25吨煤就得5000多元钱,这一栋棚,你还有人工呢。” 这多出来成本让王立明的生菜必须要卖到1。5元以上才能赚钱,而当时在市场上生菜还卖不到这个价。 黑龙江香坊农场农民 王立明:“市场上从南方来的,从山东寿光到哈尔滨的和1.1到1.2。” 在冬季,哈尔滨的绿色蔬菜主要来自山东寿光,算上运费也要比本地大棚种的蔬菜便宜,王立明不得已只好低价销售,

4、一冬天下来王立明把夏天赚得钱都赔进去了,算上大棚的承包费王立明血本无归。 不但是王立明,当年承包温室大棚种蔬菜的还有100多户农民也都赔了本, 2003年,农民们纷纷退租。原本农场投资1800万元建立的大棚想让农民增加收入,没想到却成了空摆设,不仅农民没有致富,而且农场的投资也难以收回。 就在香坊农场骑虎难下的时候,副场长宋金友的一次偶然经历使事情出现了转机。 黑龙江香坊农场副场长 宋金友:“哈尔滨市道外区万宝镇有个后城村,正月初四我到那里去考察圆葱的项目。” 宋金友到了万宝镇发现那里也有日光温室大棚。 黑龙江香坊农场副场长 宋金友:“这个温室大棚我进去一看,正好就是生产的食用菌,当时我就想到

5、了,我们农场也见了一些温室,它能生产我们也要研究研究生产食用菌。” 万宝镇之行使宋金友大受启发,经过咨询专家以后他得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结果。 生料平菇菌棒黑龙江香坊农场副场长 宋金友:“18度以下到零上四度,这样它都能出菇,咱这个温室条件正好能达到这个温度。” 宋金友决定试验一下,2003年8月他说服自己的姐姐宋金环承包了3栋大棚开始种蘑菇。 宋金友的姐姐 宋金环:“刚一开始这通风,除蘑菇啥的都不懂,也不知道这东西这么就能出来啊,光买蘑菇吃不知道这是从哪出来的,后来人家说得割口这一步一步的出蘑菇。” 2003年冬天,宋金环不用人工取暖,靠温室大棚自然吸取的日光完全满足了蘑菇的生长需要,这大大降

6、低了生产成本。 宋金友的姐姐 宋金环:“这三个棚子有5.4万袋蘑菇。” 记者:“这一袋能产多少斤?” 宋金友的姐姐 宋金环:“一袋一年能产三斤半,就往少了说。一般价钱就是1元多点,一块一二吧,价钱。” 到了2004年5月,宋金环的三栋温室大棚蘑菇纯利润达到了10万元。然而这并没有打动其他农户,当地农民还都沉浸在不成功的蔬菜种植中,谁都不敢再轻易投资。 为了能够说服农场农民种植蘑菇,香坊农场找来浙江的香菇种植大户周丽云来做示范。 周丽云:“我们浙江种的人也多,但是我们浙江的温度太高了,种不多,像我们在家里一年只能种个2、3万棒香菇,就顶多了,来这里就是希望做多一点,规模大一点。” 周丽云在得知香

7、坊农场有闲置大棚无人种植后,单枪匹马来到香坊农场,雇了人一口气承包了5栋大棚种植香菇,香菇成熟以后,周丽云就把香菇就近销售到哈尔滨的批发市场。 周丽云:“像我们这么多的人,就轮着上批发市场看价钱,看看他开出去多少价,我们就是这一箱蘑菇给批发商挣个四,五块钱,是合理的,要是批发商挣得太多了,我们也不愿意了,也不给批发商。” 周丽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纯赚了近20万元,当地人都惊叹这个不起眼的瘦小女人干成了大事,在周丽云的刺激下,农场农民又回来开始租大棚种植蘑菇。15两年前因为种蔬菜赔本的王立明也回来了。 黑龙江香坊农场农民 王立明:“听他们讲,咱们这有南方人种香菇的,我就到他们棚里看了看,回来我就

8、种了一年香菇,那时我跟他们学的香菇需要温度低,需要10度到7度左右它就长。” 梁安贵2004年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以后也回到香坊农场种植香菇。 梁安贵:“现在属于一个转色的一个阶段,现在这个部分已经转完了,慢慢都转成这个颜色以后,打完垛以后从四周就开始出香菇了。” 种植户:“接菌的时候,不要让细菌钻进去,什么时候价钱好一些?十月一日的时候还有过年的时候。” 2004年8月,香坊农场的300栋大棚被当地农民抢租一空,这回他们不再种植绿色蔬菜,而是种植适合北方日光温室自然生长的平菇和香菇,2005年,香坊农场的三百栋日光温室大棚日产平菇和香菇1万公斤左右,年销售额1200万元,每栋大棚的年利润达到了5万元。 宋金环:“今年好像是能比去年多剩下,今年我这5万多袋正好了我预计是12.3万元钱,纯赚的差不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