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71380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到社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开放、自主从心灵通向社会吴丽珍内容摘要:品德教育应该更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品德教育从学生的心灵通向社会。落实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上,一是要综合,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发展的联系,注重知识本身的综合性。二是要开放,开放教材,开放学习时空,开放教学内容。三是要自主,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这三个要素是改变品德教育的学科化、封闭化、被动化的“三大法宝”。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综合 开放 自主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约翰杜威就曾经警告,专门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内在地隐含着脱离生活的可能。今天,以现代的教育观分析,我们的学校教育,

2、尤其是学校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果然不同程度地被不幸言中。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抱小孩的妇女提着一个大包上车,车上没座位,可是在座的青壮年没一人让座。妇女明显地感到吃力,看得出她很希望有人给她让座。她旁边就坐着一名学生,然而这名学生眼朝窗外,视而不见。我相信不会所有的学生都这样,但也一定不会是仅有的一个。回到学校,我忍不住把这一事情在课堂上说给学生听,学生们齐声批评这学生,说如果是自己一定会让座。我想,那位学生在课堂上也许被教师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他也许也像我的学生那样回答的。而实际呢?在社会生活中连这样的基本道德素质都不具备。“说”与“做”背道而驰地体现在同一名学生的身上。

3、我们的品德教育是否应该更触及学生的心灵,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更紧密些呢?从而使品德教育从学生的心灵通向社会。2001年7月,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施行,“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下一代。我想,新的品德与社会的施行,将会弥补长期以来学校品德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落实在教学上,我认为,“综合、开放、自主” ,是改变品德教育的学科化、封闭化、被动化的“三大法宝”。一、综合:左右逢源畅通从心灵通向社会的

4、大道。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它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建构: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集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于一身,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例如,它既要求学生懂得爱父母、爱学校、爱学习、爱护公物、遵守规则等道理,又要求学生认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不同特色,还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学校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校等基本的地理、历史知识。道德内在于(社会)生活,道德与生活不是“两张皮”,而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人们的道德修养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得到检验,又在社会生活

5、中使道德得到发展。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而我们原来的品德教育往往是把生活与品德隔离开来。离开生活讲道德,离开社会实际环境讲道德,这样就容易造成只有语言上的道德而没有行动上的道德。品德与社会使课程综合,就能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吃透课程的核心目标,真正符合编者的初衷呢?1、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按照学科分为“历史”“地理”“公民”。 脱离学生生活的道德教育和品德教育必

6、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形式。2、课程与学生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品德社会性发展过程是在他们的身心整体投入、全面学习的过程,决不是孤立的或只是某一个方面的学习。3、知识本身的综合性。知识本身是在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在新的综合中会产生新的知识,这是知识发展自身的规律。如我在成长中有“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这个内容与我与学校中的“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交叉。我在成长中关于“抵制不良生活方式,远离毒品”的内容与我的家庭中“健康文明的生活

7、方式”交叉。我与学校关于“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的内容,既可以了解自己学校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了解中国和世界学校的发展变化,这样就从“学校”这个领域扩展到祖国与世界,出现了3个领域的交叉。以下是教学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中,教师设计活动的一个片断实录:师:刚才我们看了两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生:当同学没有笔和本子时,我会主动送给他,我一天都会因此感到开心。师:请你当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生甲:我们去新沙岛秋游时,我发现袁洋同学知道王少栋同学忘带矿泉水时,就主动把水分给他,他的行为值得我学习。生乙:

8、我最佩服的是小周同学。当他在住院期间,看到同床的小弟弟看着他吃水果时,就把水果分给小弟弟一起享用。我发现帮助别人是一种享受,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是件幸福的事。生丙: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个同学忘了带绳子,向他借时被他拒绝了。后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那个同学不计前嫌,主动地帮助他,他觉得很羞愧。他说以后一定会尽力去帮助别人。师: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才有了彼此的分享快乐。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评价,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让孩子自己

9、想办法。)因而,教学时,要努力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等复合因素之中,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注重“综合”,将会左右逢源畅通从心灵通向社会的大道。 二、开放:美不胜收拓展从心灵通向社会的天地。品德与社会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开放课堂,重视课程与学生

10、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他们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课前,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课中,学生要进行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应的行为方式;课后,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信息和道理运用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在校内,学生可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在校外,学生可向父母长辈请教,从书籍、互联网中了解。这样,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现有生活范围内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彭丽华老师曾在老教材,新理念,活教学,

11、求实效一文中,就开放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提出三点要求:1、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2、采集社会信息,增强教学的信度;3、联系学生生活,提高教学的效度。我觉得这三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教学,将其表述为:1、开放教材。教师不是教教材和完成教案,而是用教材“教”和创造性教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2、开放学习时空。

1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场所不应当只限于教室,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从教室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田间、工厂及其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让学生把在社会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带进课堂进行讨论。 3、开放教学内容和结果,即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在学习结果上,既可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保留多种意见。如我校一位教师开放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设计出被称为“美丽的家乡”的教学活动:课前活动:(1)列举家乡富阳的风景点()收集有关风景点的资料目的是迅速唤

13、起学生对风景点的表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1) 师: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许多的客人,他们才第一次来富阳,听说富阳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我们作为富春大地的小主人,向他们推荐一下,好吗?(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介绍风景点的环节做好铺垫工作。) (2)熟悉旅游路线,教师在黑板上先确定学校所在的位置,然后从校门口出发,把经过各主要风景点的路线绘出来。包括:富春江、鹳山、碧湖双洞、龙门古镇、黄公望森林公园、天钟山、郁达夫故居等,学生循着教师描画的方向,把所经过的大路名称指出来。旅游路线图,简洁明了,不仅使学生熟悉得快,而且对下一环节(风景的介绍),有很大的帮助。 (

14、3)介绍风景名胜(风景点由学生任意选取)。学生介绍,教师配合点击电脑中的风景点,出示相关画面(图片或录像)。第一步:指着黑板的路线图把要介绍的风景点所经过的路线讲一讲。第二步:在黑板的路线图上,让学生把要介绍的风景点的具体位置标出。第三步:学生介绍该风景点,如有关的历史、神话等。此环节通过学生对路线的介绍、对风景点的标识、介绍,同时通过展示画面,使学生对各个风景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画面的展示,有利于帮助介绍的学生迅速回忆风景及相关知识,还有利于没有去过的学生对所介绍的风景产生感性的认识。 (4)提高知名度建议。作为旅游资源,就得想尽办法让国内外的人们都知道富阳的风景点,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前

15、来。教师引导“你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富春山水的知名度呢?”学生自由提建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描绘心中的想法,成为未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接着搜集关于一些著名的风景点的广告语。让学生欣赏其他风景区的有名广告,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学生借鉴别人的写法,体会“家在富春江上”等富阳旅游刚刚确定广告词,自己也来设计广告。欣赏的目的是为了模仿和再创,并进一步成为独立的、有自己个性和见解的创造。通过此举,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由此产生对自己拥有如此美好家乡的自豪感。 (5)欣赏描绘富春山水的诗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

16、如画晚晴新”、“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请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的韵味,体会诗所包容的意境,以及由此产生对家乡的热爱。(六)经过这次活动,你能当别人的导游了吗?简洁的结束语,既总结了一节课的概要,又让学生懂得了学习的目的有时就是为了帮助身边的人。 可以说,注重“开放”,将会美不胜收拓展从心灵通向社会的天地。 三、自主:志美行厉激活从心灵通向社会的热情。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地学习。品德社会课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现阶段的小学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