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712507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科目考试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涵盖教育学、教育心理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8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概念。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2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经济。2教育与政治制度。3教育与社会文化。4教育与社会人口。5教育的

2、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2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五、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

3、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义务教育(四)终身教育六、学生与教师(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2学生的地位。3当代学生的特点。(二)教师l。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3教师的职业素养。4教师专业发展。(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2师生关系的构成。3师生关系的模式。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一)教育途径概述(二)学校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

4、式。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2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

5、育上的意义。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2认知能力差异。3认知结构差异。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概念。2性格的个别差异。3性格差异的鉴定。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概念。2特殊儿童的类型。3。特殊儿童的教育。四、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概述1学习的定义。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3学习的分类:我国流

6、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作用。2操作条件作用。3社会学习论。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论。2现代认知学习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理论。3.罗杰

7、斯的学习理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L原则。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五、广义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二)智慧技能的学习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智慧技能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成、概念学习、规则学习。(三)认知策略的学习1认知策略的性质。2认知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4认知馋伞学习的条件。六、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动作技能的性质1动作技能的含义。2动作技能的分类。3熟练操作的特征。(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8、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豳匡3动作技能的保持。(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方法的影响、示范。2练习: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境干扰效应。3反馈: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日医(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态度的含义。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4巩固态度的方法。(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八、问题解决与迁移(一)问题解决1问题及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9、问题解决的策略。5问题解决与创造。(二)为迁移而教1学习迁移概述。2传统迁移理论。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九、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1动机与学习动机。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论。2需要层次说。3自我效能感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成就动机理论。(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十、学习

10、的测评(一)测评理论概述1测评中的基本概念。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法基本理论(一)教育法概述1教育法的含义。2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3教育法的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特征、类型。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教育法的渊源1宪法:规定了教育

11、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主性教育法规。6教育行政规章。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一)教育法的制定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二)教育法的实施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教育法的遵守。4教育法的适用。5教育法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三、

12、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一)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二)教育法律救济1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3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一4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5教育行政诉讼: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四、学校、教师和学生1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13、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教育。2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预防。3.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4学校安全教育。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一)教育政策概述1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政策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二)教育政劈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1教育政策的制定。2教育政策的执行。3教育政策的评估。4教育政策的监控。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2020年)(摘要)第四部分 德育和师德教育一、德育范畴、功能、目标与内容(一)德育范畴1小德育与大德育。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二)德育功能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三,德育目标1德育目标及其分类。2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四)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德目教育。4民主与法制教育。5理想教育。6心理品质教育。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品德要素的发展1道德认识的发展。2道德情感的发展。3道德行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