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1121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摘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指导,联系实际情况,对我校及所在地区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对附近的农村高中学校的开课情况、所选教材、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并分析其中阻碍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与问题。关键词:信息素养 新课程改革 探究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

2、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四川的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作为一线教师,也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新课改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一、教材内容的变化。新课程的设置是在“非零起点”的基础上,认为高中生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高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网络基础与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VB基础知识等,强调学生操作软件的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

3、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为以后学生学习更深的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

4、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课堂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本来是好事,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出现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知道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学生的理解有什么帮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

5、的最好渠道,它既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够使学生体验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利用信息,怎样提高自己,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应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后才展开。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上是新课改所带来的一些变化。通过一年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本人在课堂教学具体落实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现有课时无法完成新教材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然而浙江版

6、信息技术基础却存在着内容涉及面广、深度不足的弊病。而且内容上的跳跃性大,相关内容连贯性不强,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自己增加很多内容,才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如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的字节数,新教材删了存储器单位换算关系。因此存储器单位换算关系这部分内容又要教师自己补上,1字节=8bit,1KB=1024B,1MB=1024KB又如:在新教材3.4节“算法与编程”中,要讲程序设计,但是教材中没提到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不讲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不是把程序设计的灵魂丢掉了?还是程序设计吗?于是又要增加这部分内容。教材很多内容都是浮光掠影,简单带过,都需要“补”。如此这般,增加的内容

7、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教师用现有课时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知识深度、广度掌握不够的现实,也就不足为奇了。二、学生水平低、自觉性差难以落实新课改新课标中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我们这里都是偏僻乡下来的学生,据说在初中阶段根本就没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连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但新课改有很多任务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在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但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基础又差,甚至以前没有用过电脑,还教师说一句,他们就做一步,一旦不在他们身边站

8、着,就打开一些乱七八糟的窗口或打游戏,多说几次有人还会故意破坏硬件。在这种状态下,要真正落实新课改,实在是难上加难!三、硬件设施难以满足新课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的软件再好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偏远农村学校学生机房太缺了,全校2600人,只有50台电脑,上课的时候都是两三个人一台,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最理想的硬件条件是机房能做到每人一机,每台计算机都具备多媒体功能,连上因特网,教室随时可以变成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可我

9、们的机房连改个桌面图片也会导致死机,有的甚至启动都成困难。硬件配备到位、管理和维护正常,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教师业务水平不能很好的落实新课改信息技术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且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念,增加了许多人文素养的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发展、更新快,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接受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当然,新课程确

10、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换句话说,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阻碍。新课程改革“始于心动”,“成于行动”。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快速获取信息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改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应不断的自我学习,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为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而不断努力。我们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海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