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71054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2009年10月28日09:35 瞭望温家宝总理今年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早些时候,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在公开场合透露,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规划”、“文化企业上市规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2009年或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文化产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发展优势及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发展潜力,越来越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重视。然而在9年前的2000年,就“文化产业”

2、这一概念要不要写进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决议,还有一番观点交锋。9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文化及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与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正以其不可抗拒的态势和速度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这个10年前还未取得“合法身份”的产业,今天却以占据GDP2.6%的全新姿态示人,且每年以超过17%的速度在增长,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文化产业所占当地GDP份额已经超过了5%。不过,如果仅仅以纯经济的视角来观察和估量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就过于狭窄和浅陋了。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给中国带来什么呢?在中央决策层的期待和战略意图当中,文化产业不但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经济结构

3、调整的着力点,还要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年初考察天津动漫企业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在长期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学者眼中,文化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将极大地催生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创意阶层”,提升整个民族的原创能力。根植于中国古老而灿烂文化的文化产业,值得期待。中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越来越清晰,就目前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看,颇有“雷霆万钧之势”高层决策纲举目张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浦树柔 实习生唐春辉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权威专家表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极为重要的关

4、键时期,2009年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目前中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越来越清晰,就目前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看,颇有“雷霆万钧之势”。温家宝总理今年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受访的多位专家对此作出评价: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第一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规划,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10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国家第11个产业振兴与结构调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产业。高层对文化产业的青睐与重视,首先是缘于国家发展面临着工业化中后期的诸多困扰,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发展方

5、式粗放等。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中国的发展方式面临严峻的考验。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文化产业逆势而上,许多文化领域出现反经济周期现象,其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凸显,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领导指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要抓紧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如何抓住机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最敏感的文化产业学界同样对文化产业新一轮的振兴给予了积极的关注。6月底,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释放大量新信息,诸多政界相关重要人士和学界著名

6、学者参加,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近年来少见。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的“30人”不仅仅是“30个人”,也不仅仅是“这30个人”,“30人”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是一种象征,意在“抛砖引玉”,促进文化产业更深的变革与发展。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在论坛上发表演说时表示,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宏观布局与规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他还透露,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规划”、“文化企业上市规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自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7、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之后,今天,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上升为必须大力发展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加入世贸之后的现实“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一定要文化加入到整个国家大的战略里去,这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逻辑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对瞭望新闻周刊说,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继上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1994年国家开始推动公共服务部门的转型,继而国家经济部门从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发展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宏观经济部门也开始把文化当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20世纪末21世纪

8、初,中国悄然开始进入了这样一个新阶段:文化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的、单纯意义的“上层建筑”概念,开始被视作一个经济部门。可以说这是文化产业发生发展的内部背景。张晓明还提到了一般人所容易忽略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更大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发达国家正好顺利完成本国产业升级,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主,开始实施“文化扩张”战略。同时西方文化传媒集团,通过90年代中期的全球化变身,正觊觎中国这个尚未开放的巨大的文化贸易市场。因此中国加入世贸谈判的最后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服务贸易开放问题,其核心直接触及到我国的文化领域。他说:“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外向型的特点,发达国家是否开放他们传统的贸易市场,

9、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阶段,开放像中国这样大的服务贸易市场,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紧迫要求。”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从此,我国的文化领域将不得不直面发达国家文化的挑战。而在2000年之前,中国连“文化产业”的正式概念都还没有提出来。但中央显然注意到了这种挑战,因此,在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这也是“文化产业”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9年来文化产业发展之迅猛,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文化产业的发展正以其不可抗拒的态势和速度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这个十

10、年前还未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取得“正式身份”的产业,今天以占据GDP2.6%的姿态示人,且每年以超过17%的速度在增长。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的文化产业所占当地GDP份额已经超过了5%。发展方式转变之机在中央决策层的期待和战略意图当中,不仅要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还要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自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之日算起,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走过10年历程。较之9年前,如今的中国对文化和文化产业已经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共十七大提出

11、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而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个历史性的课题。张晓明在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现状时发现,许多年来这个“转变”一直只停留在政策论说的层面,未能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得越快的地方,比如珠三角地区,其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反而在逐步下降。他判断,此次经济危机正好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外部力量,而中国经济的转型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文化部的一组研究报告称,文化产业具备多方面的比较优

12、势,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首先,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与一般加工制造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所生产的主要是精神性产品,它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产出和利润。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需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其次,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文化产品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追捧,就会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投资2亿美元,在全球取得的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值。再次,文化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吸纳劳动能力强。产业链条较长、进入门槛较低、就业灵活,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拥

13、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也可以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另外,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高端领域的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逐步结合,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产品价值,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化要素可以与其他经济生产方式和运营方式紧密交融结合在一起,推动其他行业展翅腾飞。攸关国际形象在最高决策层对文化产业的寄望中,除了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的意义之外,还期待文化产业能够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新的国际形象方面贡献其独特价值。2008年4月

14、2日,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年度全球民意调查中,关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在被评价的14个国家或地区中,位列第七。对中国的好感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而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大多来自欧美。2009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中,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球排名也是第七位,但该数值只相当于占据世界文化影响力第一位的美国的一半。面对这种国际影响力的困境,张晓明认为,一定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与世界交流沟通来解决,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普遍尊重的一些行为准则、伦理观念方面有一个明确的表示,否则就会“处处掣肘,你做什么事情人家都会怀疑你”。“比如说,一个肌肉强健的巨人,别人不知道他的思维逻辑,

15、不知道他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人家是不是害怕?”他进一步解释道。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邱震海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他在博客中写道:在过去7年里,我们比较忽略了如何向世界传递一个愿意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从而在中国崛起与西方产生冲突的大背景下招致的种种曲折和磨合,将会在“后奥运时代”延续下去。在现实国际环境下,中国文化迫切需要“走出去”。正如好莱坞影片把美国人的价值观带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迪斯尼乐园用美国人的审美情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的青少年,对于中国而言,具有中国元素且有很强吸引力的中国文化产品,通过世界文化市场的平台,同样也将会把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带给全世界。受访专家表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力、改善国际形象,靠的是国家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的建立,需要靠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被正式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于“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由于长期依靠官方推动,以“推出去”、“送出去”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文化“走出去”战略真正获得突破性进展是在近三年,其具体表现,一是整体增长迅速,文化贸易逆差不断缩小。仅以版权进出口贸易为例,2003年比例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