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710059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有机第三章亲核取代.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亲核取代 分子中的一部分被另一试剂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分类:AB + C AC + B1、依C的性质而分: (i)如C上的电荷较多,呈Lewis碱的性质,它进攻是缺电子区域,定义为亲核试剂 Nucleophilic regent (Nu) (ii)如C上电荷少,呈Lewis酸的性质,它进攻是富电子区域,定义为亲电试剂 Electrophilic regent 。(以后讨论) (iii)C为未配对电子、自由基,为自由基取代。(以后讨论)2、依A的性质分:(receptor受体、底物) 脂肪族、芳香族分别介绍3、依AB之间键的性质: 对键可以的。对键禁阻的。4、AB和C

2、之间的相对位置: (i)分子间的取代反应 (ii)分子内的取代反应据不完全统计,亲核取代反应占总有机反应的1/3左右,是重点研究对象。讨论这一反应,要注意如下方面:1、机理和历程;2、动力学;3、影响反应的因素;4、副反应及其处理。第一节 亲核反应的类型一、脂肪族的亲核反应I、SN1特点:1、动力学是一级反应,以底物浓度为正比。v=k RL 2、立体化学:形成碳正离子,消旋化 3、结构:重排 4、底物的结构:叔碳II、SN2 特点:1、动力学是二级反应 2、立体化学:构型的反转、 转化3、底物的结构:伯碳4、溶剂的影响:极性稍小有利于SN2SN1和SN2是最极端的两个端点,大多数的反应是SN1

3、和SN2的混合型。III、SNi机理(internal)分子内亲核取代问题的提出,减压-HClIV、SN1机理 烯丙基型反应进行的SN1反应: 产物取决于两种共振式贡献,B的共振为主要物,所以B是主要产物V、SN2机理VI、SNi机理 全部的重排产物VII、邻基效应机理(见前)二、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1、 二级反应,第一步活化能较大,因从SP2 SP32、 如O接受质子,就相当于亲核加成反应:因此离去基团一定要易于离去,否则要么成为亲核加成,或恢复原状。3、 反应类型:机理和饱和碳的相差不大,离去的是一单键,它有许多更明了的名称,取代如酰胺化、酯化、水解等,本质都是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第二节

4、影响亲核反应速度的因素 亲核性由二个方面的能力组成:提供电子的能力碱性 与正电实体结合的能力极化性、变形性 有的时候亲核性大小与碱性同步,但有时并不相同。一、亲核性1、带负电荷的比它的共轭酸亲核性强(同一元素碱性越强,亲核越强)。 RO ROH, NH2 NH3*如都带电荷,共轭酸酸性强的亲核试剂,其亲核性弱。2、在同一周期中,由左向右,亲核性减弱 NH3 H2OR3C H2N RO F 这是因为电负性增大,提供电子的能力减弱。 如在同一周期中,下列规律也成立:共轭酸越强,则亲核性越弱。3、同族元素来说:碱性弱,但亲核性增强 可用电负性解释 I Br Cl F二、离去基团的性质 好的离区基团:

5、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容易带着电子从碳正离子处离开;酸性强常见离去基团的排列:*但离去能力越大,反应越易向SN1方向转移,这也是要考虑的。三、底物的性质1、烷基结构: (1)对SN1:叔 仲 伯 (2)对SN2:伯 仲 叔 (空间位阻)2、烯丙型和苄基型结构 都是很高的3、取代碳处(附近)有官能团相连 (1)位: Z-CH2-L 当Z=RO、RS或R2N时,即电负性 C时。 主要进行SN1取代,因为极易形成如下结构:未有电子对作用。 (2)其它位置取代:注意邻基效应4、环形底物:(i)如清除环形张力为好 (ii)清除重叠构象存在的能力5、桥头底物:通常很慢四、溶剂的影响: 对SN2反应:RCH2X

6、 + NH3 RCH2NH2 + HCl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极性 v RCH2X + OH RCH2OH + X 极性 v 对SN1反应:极性 v第三节 亲核反应的应用 通过亲核反应可制备以下各类化合物一、氧类亲核试剂(i)H2O ;HO:前者比后者弱,所以前者的底物要相当的活泼性 后者是常规的从卤代物制取醇的试剂。 注意:底物通常选择离去基团更为容易的。通常为卤化物、硫酸化物、磺酸化物。 (ii)ROH;RO;ArO (注意ArOH 型亲核性) 反应注意点与上相同。(iii)酸根型:二、硫类亲核试剂: (i)H2S 同H2O 至硫醚H2S HOCH3SH 至酯CH3S(iii)Na2SO3

7、;NaHSO3 三、氮类亲核试剂(i)氨与胺类:强的亲核试剂(ii)肼类: NH2NH2 肼、苯肼(比NH3更强的亲核试剂)*肼的亲核反应主要对羰基的取代(iii)叠氮化合物 NaN3(iv)NO2 弱的亲核取代基,取代极易离去的基团四、卤素类亲核试剂 F、Cl、Br、I 弱的亲核试剂需要PCl3、PBr3、PCl5帮忙而成为强的亲核试剂五、碳类亲核试剂(i)氰类 CN(中等偏弱亲核性)只适合于卤素 (因为碱性弱)(ii)炔钠 HCCNa (强亲核试剂)(iii)乙酰乙酸乙酯系列、丙二酸类系列(iv)烯胺类化合物 * 烯胺类反应:* 烯胺的共振式: P共轭* 成盐后结构:(v)魏娣惕Wittig试剂 * Wittig反应,似乎属于双键的取代反应,其实中间经历一加成后消除的历程。立体性: 如果R1 R2 R1 R2,则有顺反异构体。为了立体阻碍小, 以反式为主:注意:基团的大小要有相当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