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70852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科技大学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科技大学院校及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 调查目的1、 竞争“和众杯”比赛的初赛:2、 了解学校的人数分布、院校设置、就业情况,对学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3、 剖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进行反思:二、 调查时间2012年四月十三日至2012年四月十六日三、 调查方式1、 主要通过网络调查:2、 询问相关老师:四、 调查内容武汉科技大学学校人数、院校设置及专业分布、目前就业状况:五、 调查结果 1、 人数 : 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母球按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2624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力量中具有博士和硕士的

2、比例为82.38%,教授、副教授比例为50.8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5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7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61人。2、院校设置及专业分布: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 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6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两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十

3、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五十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博士学位点、96个硕士学位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专业学位授予点、一个国家重点培养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专业设置: :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材料与冶金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系; 金属材料工程系; 冶金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 城市建设学院: 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系; 建筑学系 : 管理学院: 学与工程系; 2.工商管理系;3. 市场营销系;4. 会计系;5. 信息管理系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化学工程系:2、基础化学部: : 机械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系; 机械电子系;

4、 车辆工程系;工业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计算机学与技术系; 软件工程系; 计算中心 :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应用物理系;工程力学系;实验中心 : 临床学院、附属医院: : 外国语学院: 外语系; 大学英语部; 研究生公共外语部; 电化教学中心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文法与经济学院:1、法律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公共管理系; 政治理论课部; 德育课部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自动化系; 电工电子基础部; 电子信息工程系 : 艺术与设计学院:1、 工业设计系; 美术系; 建筑与艺术设计系 : 医学院:1、 基础医学部; 预防医学系; 护理学系; 药学系 :

5、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1、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系;资源工程系; 安全与环境工程系 : 国际学院:1.中新项目;2.中德项目;3.中澳项目;4.留学服务中心 : 体育课部:3、就业情况: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为工程院院士、各类科技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战略伙伴合

6、作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1、 需求情况用人单位需求强劲,供求比达到1:2.0以上,多数专业达到1:3.5以上,部分专业甚至达到了1:5.0。 2、就业状况:众 多用人单位十分看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部分专业为100%。

7、3 、就业分布: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就业,其中多数流向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部分自愿选择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建功立业。4、就业领域: 企业领域:主要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三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如上海宝钢、武钢、海尔、华为等。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开发机构等。 党政机关:参加各地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被录用进入公安、海关、银行、税务等系统。 国防系统:广州军区、南京军区、二炮、空军、海军、武警部队等。考研出国:2002年有200多名学生通过学校帮助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留学深造,共有200多名考取了重点院校的研究生。

8、 5、就业渠道:我校与8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亦将发展几百家新的用人单位,每年向3000多家用人单位发出人才信息。采取每年召开一次大型双选会与经常性举行小型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办法,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就业信息通畅,学校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各地人才交流招聘会的信息,动员和组织毕业生参加湖北省暨武汉市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周边高校的双选会,就业选择机会众多。 学校加入了各地人才信息网,建立了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网站,定期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和学生个人求职信息。 二、毕业生就业优势 1、质量优势:根据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信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的毕

9、业生: 综合素质较高,具体反映是:素质过硬、朴实好用、敬业进取、吃苦实干,业绩优良。 专业功底扎实,基本看法是:知识面宽、基础良好、视野开阔、专业精通、上手较快。综合能力较强,总体评价是: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研究开发能力出色,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强。2、特色优势:结合多年来的就业情况分析,我校毕业生特色浓厚,优势突出: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既满足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又能兼顾其它领域的人才需要,为广大毕业生拓展了就业机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应用型(应用技术、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的人才培养为主体,又积极兼顾研究开发型和复合高能型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开发自身

10、潜能、施展聪明才智拓展了发展空间。3、品牌优势:武汉科技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良好的社会声誉,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有省部级党政领导,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工程技术专家、学者,有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这些毕业生在祖国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服务优势: 我校有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收集反馈信息、思想教育、离校派遣的等各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奉行服务至上的原则,把解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题和维护毕业生的权益放在首位,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三

11、、毕业生就业战略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毕业生就业为目标,促进毕业生发展为取向,实行主动出击战略,立足质量和特色抢占就业至高点,与名牌学校争夺知名单位的市场份额: 1、立足大型知明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兼顾中小企业,优先将学生推向理想的单位。2、立足中心城市和发达沿海地区,兼顾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努力将学生推荐到向往的区域就业。3、立足冶金行业,稳步向其它各行各业和政府、军队等领域扩展,积极帮毕业生找到最满意的工作单位。4、鼓励部分学生志愿到艰苦地区,人才奇缺单位,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帮助毕业生考研和出国留学深造。 就业去向见附表: 4、就业形势的分析 1岗位增36

12、%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

13、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4、 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缺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怕吃苦: 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