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0823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桃林-桃林村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桃林村作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一个重点扶贫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始终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整合旅游、文化、生态资源等要素,以旅游开发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旅游来促进农民增收,依靠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抓住机遇,以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拓宽农民致富门路,盘活地方资源,为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将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庄建设成了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村庄,成为城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一、桃林村概况(1)基本情况桃林村距县城22km,位于县城西南,且位于东南亚第一峡

2、和国内最美最长的“绿色走廊”美誉的两江峡谷森林公园中心地段,是去南山的必经之地,平均海拔700m。全村总面积2.3万亩,稻田390.3亩,山林1.6万亩;全村6个组152户,628人,特困户10户,现有共产党员21人,村组干部11人,居住苗汉两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1%,且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桃林村的特点是人均耕地少,增收渠道窄,村民生活困难,但旅游资源丰富;山有资源奇特的奇山寨、水有独特的桃林河漂流、看有传统的苗族傩戏、玩有时尚的“苗家乐”。特别是城步到南山的两江公路通车后,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可与南山、崀山、永州舜皇山形成生态旅游圈,并与广西龙胜、桂林等融成旅游黄金通道。村支两委牢牢抓住

3、发展机遇,依靠桃林独特的资源优势,确定旅游为主攻方向。(2)桃林村的发展状况近几年来,该村先后在市卫生局、县劳动保障局、县旅游局、省发改委等单位建设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通电、70%的家庭建有沼气池或省柴灶。2007年2月,省发改委驻村扶贫工作组入村后,在硬化好村道、水坝水渠及河堤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基础上,依托该村旅游资源富的优势,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目标锁定在旅游产业上,确定了“旅游兴村”的富民思路。 1、省发改委扶贫组将奇山寨景区拍摄制作成专题片向省内外游客推介的同时,多方筹资修筑进景区的公路、桥梁、游道,现已投入300多万元硬化好奇山寨长1.53公里、

4、宽4.5米、厚20公分的进山公路,兴修石拱桥两座,砌好1500多米长的公路河堤,12.5公里长、1米宽的游步道。2、投资120多万元修建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3、招商引进桂林一家旅游公司投资150多万元的桃林河漂流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4、在村里主要道路旁新栽桃树七百株,村里成立了卫生保洁队,每天轮流清扫大街小巷。5、针对该村至今保留的传统傩戏、苗家山歌等民族文化,工作组聘请能人将传统傩戏、苗家山歌整理成接待游客的表演节目,并调动全村男女老少热情表演,在旅游高峰期举办傩戏汇演和山歌对唱。6、积极引导全村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现全村发展有20多家苗家乐,日可接待游客600人次

5、,村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从原来的1200提升到2400。 通过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在村支两委及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桃林村这几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休闲旅游旺了、村庄环境更美了、生活条件更好了、村民收入更多、全村信心更足了。桃林村从整体上摆脱了贫困状况并初步成为城步县发展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二、具体做法穷则思变,思路决定出路。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的桃林村不被外界了解、接受,桃林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村干部和老百姓就思考着如何致富、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2007年,村两委会一班人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系当地实际,确立了“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环境整治、调整

6、产业结构,依托自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以苗家乐为主体,以生态环境、苗家吊脚楼和地方资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以发展旅游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经过两年多来的建设,将贫穷落后的桃林村建设成了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一个产业发达、人居和谐的乡土人家,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强化环境整治,改变农村面貌,完善乡村旅游功能。 乡村旅游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模式,它是以自然风光,生态观光农业、农家文化为载体的旅游模式。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生存和发展。乡村要散发魅力,不断聚集人气,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改变是关键。为保护桃林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

7、农村生活状况,达到村容整洁,初具旅游服务的功能,村支两委按照村级规划和旅游规划,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以交通为先导,采取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新修村组公路3公里,栽种桃树700多棵,新建停车场2处,改善生产条件,就地使资源增值。二是实施“三通四改”工程,通水、通电话、通卫星电视,改水、改厨、改厕、改风貌,对房屋老化电线进行改造,对贫困户破旧房屋进行整治,实施新居工程,采取统一风格,集中居住的原则,对农户进行搬迁。新建垃圾池两处,实施垃圾集中堆放,定时处理,优化生活环境。三是新建放心商店和村级医疗卫生站,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通过以上举措,初步达到了村容整洁优美,道路全面硬化,水质达标

8、,住宅古朴美观,具有浓厚的苗家特色,污染有效控制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山村面貌焕然一新。天蓝、水清、人精神的魅力山村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二)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增强乡村对外吸引力。 发展乡村旅游,对习惯“刀耕火种”的老百姓而言,是新事物。起步之初,转换角色的经营农户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向往城市文明,经营者往往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把乡村改造成另一个城市。这与城市人希望在农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村本色生活内容的想法错位,也与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乡村游背道而驰。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线。桃林村在

9、开发理念上,坚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突出天然、朴实、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保持村寨原始风貌以及居民的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在发展思路上坚持 “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整合古牛团、苗家吊脚楼、苗族傩戏等自然资源和苗族文化资源,将本村形象定位为“乡土人家,世外桃源”,发展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本着自然生态的原则,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家乐,精心推出野菜、蕨粑、笋子粑、苗家腊肉等具有浓郁苗家特色的农家菜,并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三)注重村民培训,加强文明教育,提升乡村旅游形象。 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

10、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统一的形象。这个地方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文化品位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乡村旅游的肯定或否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更新经营理念,是发展旅游,提升旅游印象的灵魂。桃林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十分重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一是培育当地村民,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促进从传统农耕思想向现代文明转变,提高环保意识,改变陋习,提升修养。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设立村民技能培训中心,对农民进行实用技

11、术培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特别是农家乐的管理、经营,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促使他们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二是倡导新风尚。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创建特色文化村,让平安进村、健康进村、法律进村、文明进村、科技进村、文化进村。依托该村至今保留的传统傩戏、苗家山歌等民族文化,提高旅游的品味和丰富性。大力开展“争创文明户”争当“旅游标兵”活动,激发群众的自豪感,村民精神面貌新,乡村文化气息浓,全村群众人心思进,邻里百姓和睦相处,旅游形象不断提升。 (四)科学制定规划,打造桃林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 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

12、,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所以,工作组委托湖南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著名教授正在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和品牌的营造,使乡村旅游形成特色,形成规模,使乡村旅游走上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品牌的确立,必须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桃林在其旅游规划中,特别突出“苗族文化古寨”的主题,着力体现“苗族文化、民居群落、生态观光”三大特色,培育精品,并且还以桃林村生态环境为“绿色屏障”,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桃林村根据实际,首先是将奇山寨进行开发,自然逐步树立了乡村旅游品牌。二是整合桃林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精品,建设邵阳地区农业旅游亮点。三、几点体会 远郊农村桃林村,通过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山村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桃林发展模式说明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美化生活环境,推广农村文明社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就地转业、就地转产、就地生财,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向城镇化、文明化转变,不断推进山村的城镇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桃林村将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打造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全面促进桃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