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708039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重点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重点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 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 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2. 因果研究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通过操纵或控制一些研究变量,探讨一个或几个反应变量随着被操纵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是实质就是通过变量的控制,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主动性、可重复性 和精确性。3.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2 )绝对

2、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大, 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3 )差别感受性:人对于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差别感受阈限:经过多次判定标准刺激(不变)和比较刺激(经常改变)这两种刺激的差 异,得出产生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4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4.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重现。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和 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必然结果。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再认和再现的关系(1)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一个基本过程,是和识记、保持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记 忆过程,也是识记和保持过

3、程的表现和结果。(2)再认,是指曾经感知认识过的客观事物 再一次地出现 在当事人面前,当事人觉得熟悉, 确定自己曾经感知认识过该事物的记忆过程。再现,又称作为回忆,是指曾经感知认识过的客观事物 没有出现 在当事人的面前,而是 在其它刺激物的作用下,曾经感知认识过的那个事物再一次出现在当事人的脑海里的记忆过程。如:做选择题时是再认,做简答题时是再现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自己为被试,以无意义音节为学习材料,以再学时的时间节省为指标)这条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1 )及时复习(2 )多样化复习6.组织有效的复习(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4)阅读和

4、尝试回忆交替进行(5)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L( 6)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 情境因素:刺激模式、问题的信息量和问题的具体性。(2) 心理因素:认知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生活经验、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因素(倒U型曲线)、人格因素k-11II rfTL l=71爼nwrc1n Tj sn rri-_G i i r 1 itK vgftnpt :石朗器碍噩11縊齡 Mrariit-TWFT#P- 旳鄆毋*.8. 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验。实验心理学建立后,系统采用测验方法研究智力 的是法国的比纳和西蒙。1905年,他们发表了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法

5、,这就 是著名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9. 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一般来说,创造性和智力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 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即低智商这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者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低创造性者智 商可能咼也可能低;咼创造性者智商必须咼于一般水平。10.情绪的种类(1)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2)心境是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如:郁闷(3)激情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如:暴怒。 当激情过后,也可以转化为弥散性的心境。激情的强度与理智分

6、析能力、自控性成反比,如吵架时 骂劝架的人。11. 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指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 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 感体验。这是一种关于社会生活的善与恶的情操。如:没有让座给老人感到羞愧。( 2)理智感:指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一种关 于客观事物的真与假的情操。如:考试题目难,感到很难受。( 3)美感:对客观事物或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审美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一种关于事物 的美与丑的情操。如:看到美的东西感到高兴。12. 情绪调节策略(1)认知转换法: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情绪ABC理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A为诱

7、发事件,B为对事件的看法, 即信念,C为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是间接原因,B是直接原因。非理性信念 的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我要每次考试都成功) 、过分概括化(这道题做不出来,我很无能) 、槽糕至极(考试失败了,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2)情绪宣泄法:采取合理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如:哭、笑、说(倾诉)、写、听、动(运动或劳动,在活动中大汗淋漓) 。( 3 )自我安慰法:学会安慰自己 “酸葡萄式”: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说那样不好,甚至说不想要。 “甜柠檬式”:心里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但是说它是好的,自己需要它。( 4)自我暗示法:有意识地强化某种观念来影响自我的情绪和行为。 如:利用语言、环境

8、、动作、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 5)自我放松法:用放松技术进行自我调节 如:深呼吸放松法、想像放松法、肌肉放松法( 6)注意转移法:通过自己感兴趣、轻松的活动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中转移13. 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 :焦虑、抑郁、嫉妒、愤怒、羞怯(1)焦虑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焦虑是预期到某种可怕的、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威胁的事物或情 境即将来临,而又感到无法预防和制止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等情绪体验。适 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 烦躁,易激怒,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同时还可能出现失眠、食欲减退、坐立不安、 肌肉紧张,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如心跳加快、

9、呼吸紧迫、心悸心慌、多汗等症 状。可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弥散性)( 2 )如何发展适度焦虑:知己知彼,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 抱负水平;正确对待考试14. 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冲突:面临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所体验到的内心矛盾状态。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冲突:两种选择,但每种选择都带来不利的后果,又必须接受其一的时候所体 验到的内心矛盾状态。如:两个工作单位都不喜欢,又必须选一个(3 )趋避冲突:目标既有好处又有不利影响,只想取其好处,不想要他的不利影响。如: 大学生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又怕耽误学习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和生

10、理为缺失需要,尊重、自我实现和归属与爱是生长需要16. 不同神经类型及其特点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特点兴奋性胆汁质强不平衡急躁、热情、兴奋性高、攻击性强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好动、灵活、善交际、兴趣易变安静型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稳重、安静、迟缓、不好交际、节制抑制型抑郁质弱孤僻、畏缩、情绪体验深刻17.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二者反映的是人格结构中的不同侧面。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而性格反映的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与惯常的行为方式。 二者的决定因素不同。气质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而性格更 多地是由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和教养条件所决定的。 气质不具有道德评

11、价性,无所谓好坏,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二者的可随性不同。气质的可塑性小,变化较慢;而性格可塑性和可变性较大。 二者形成的先后不同。气质早(新生儿),性格形成较晚(青年期)(2)联系:.气质使性格带上独特的色彩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有制约和改造的作用18.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 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 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9.A 型与 B 型性格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容易 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为匆忙;对人有

12、敌意。与此相反的性格,如不争强好胜、做事 不慌不忙等,称为 B 型性格。2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类从性质来看可分为: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 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主要是对心理处于 不良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21. 印象形成中的社会认知效应1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此人作出判断2 近因效应:获得的他人的最新信息形成印象有重要影响3 晕轮效应(光环作用):发现某一种突出的特质,认为拥有其他方面的关联特质,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好百好”4. 社会刻

13、板效应:对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形成一种固定的概括化的印象5. 投影效应: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的一种倾向6. 宽大效应:评价别人的品质时,给出的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7. 负性效应: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能够影响人们的影响形式22. 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划分学习1. 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实现方式, 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类; 同时又根据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两类。 两个维 度结合,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与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四类。2.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

14、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23. 如何看待性梦(案例分析)某男, 21 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从没有和 哪一个女孩子特别亲近。 然而不久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居然和别人发生了性关系。 梦醒 后他愧疚不已, 感到犯了乱伦的罪过,无颜面对他人。后来又做了一个梦, 梦中和班中的 女团支书发生了关系。潜意识中似乎在证明什么, 他不相信自己道德如此败坏, 竟这样下流耻, 担心团支书因此受到伤害,以至于不敢面对她,只要她在教室, 他就看不下 去书,如果单独与她不期而遇,一天便会心神不宁,强烈的罪恶感使他不能安

15、心学习。 他担心自己要变成性犯罪分子, 有时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为什么会如此不正 常。心理的负荷使他不敢入睡,生怕“旧梦重温” ,讲又讲不出口,想也想不开,忘更是 忘不掉,万般苦闷中他走向咨询室。原因分析 使这位大学生苦恼不已的梦叫做性梦。 这位大学生之所以不能自拔的原因是荒诞 怪异的梦中带有乱伦性质和不存在的可能, 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内疚心理, 以至于怀疑自 己,害怕睡觉。性梦是指在睡梦中与异性发生性行为。 性梦是在青春期性成熟后出现的正 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 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 人之所以会做性梦, 是生理和心理综合活 动的结果。 梦中的情景, 都与梦者平时经验和思想活动有关。 由于梦是一种典型的无意 想象过程, 所以性梦不免荒诞离奇。 在性梦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性恋动作与性对象既不 表明其人格特征, 也不表明性梦者的伦理道德修养水平。 因而性梦之后完全没有必要自 责。对性梦应抱有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必介怀,更不必批判自己。解决方法 1. 用认知领悟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