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0713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甘肃武山医院裴慎 前言龙骨和牡蛎,是两种中医常用的药物。龙骨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遇胃酸就变成可溶性的钙盐,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并可减少血管壁的渗透性,又能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磷酸钙能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于脑神经有显明镇静作用。牡蛎的成分,除和龙骨同样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外,并含有水分、动物质、盐类、肝脏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维生素A、B、C、D、G等,故又有造骨、促进肺结

2、核钙化等作用。这两种药物,就其成分,药理,实用上说,虽有它相同之处,但从中医的传统的用法上分析起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近年来由于各地大量挖掘龙骨,使古脊椎动物化石遭到了破坏,有人倡议以牡蛎代替龙骨说,谨据有关文献记述和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作如下探讨。效用记述集要(一)龙骨的效用1.镇静作用神农本经:精物老魅,小儿惊。名医别录:夜卧自惊,养精神,定魂魄。甄权药性本草:逐邪气,安精神、止夜梦鬼交。日华诸家本草:镇惊。本草纲目:镇惊。本草备要:安魂镇惊、辟邪,治多梦纷纭。2.止血作用神农本经:泄痢脓血,女子漏下。名医别录:溺血。甄权药性本草: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日华诸家本草: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

3、胎漏。本草备要:吐崩带。3.收歛作用种农本经:泄痢。名医别录:止汗,缩小便。甄权药性本草:止冷痢,带下。日华诸家本草:止泻痢,涩肠胃。本草纲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歛浮越之正气”。本草备要:固精、止汗、定喘、歛疮。4.健胃作用名医别录,安五脏日华诸家本草:健脾涩肠胃。5.软化坚结作用神农本经:症瘕坚结。6.化气作用名医别录: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7.镇喘作用神农本经:欬逆。本草求真;定喘。8.止动气作用吉益东洞药征:主治脐下动。(二)牡蛎的效用1.镇静作用神农本经:杀邪鬼。李海药本草:小儿惊。2.止血作用神农本经:女子带赤白。孟诜食疗本草:女子崩中。3.收歛作用名医别录:疗泄精,

4、濇大小肠、止大小便,止汗。本草纲目:痢下赤白濁。本草备要:濇肠,歛汗。4.健胃作用本草纲目:止心脾气痛(胃酸过多之胃痛)。5.软化坚结作用名医别录:烦满心痛,气结。汤液本草:去胁下坚积,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消虐瘕积块。6.化气作用神农本经:怒气。名医别录:气结。7.止动气作用吉益东洞药征:主治胸腹之动。8.解热作用神农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名医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来去不定。李海药本草:去烦热。孟诜食疗本草:除风热。本草纲目:清热除湿。本草备要:微寒以清热,虚劳烦热。 9.镇痛作用名医别录:烦满心痛。孟诜食疗本草:止痛。本草纲目:止心脾气痛。10.治疗结核作用神经本经:鼠瘘。李海药

5、本草:男子虚劳。本草纲目:瘿疾结核。本草备要:治虚劳烦热。11.造骨作用神农本经:久服强骨节。由上面表列对照,在镇静、止血、收歛、健胃四种作用中,龙骨比牡蛎的文献记述多。在软坚、化气两种作用中,牡蛎比龙骨的文献记述多,两者虽同有止痛气的作用,但牡蛎在胸腹部位,龙骨在脐下部位;此外,牡蛎所有的解热、镇痛、造骨、治结核四种作用,龙骨是没有记述根据的。文献内的记述,就意味着前人在这一作用上是有实践经历的,因实践经历的多寡,是可以作为药效强弱的对照和参考的。处方与用法为了明确龙骨牡蛎的方剂和用法,兹仅以仲景著述作依据,分论如下:在伤寒金匮两书中,用龙骨者有7方,用牡蛎者有12 方,龙骨牡蛎同用者有5方

6、,用龙骨不用牡蛎者有2方,用牡蛎不用龙骨有7方。(一)独用方剂1.蜀漆散(金匮)蜀漆、云母、龙骨。治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方中龙骨是为了收歛浮阳,止脐下动气。故邹树云:“夫疟之发、必痰固于中、使蜀漆以吐去痰涎;云母龙骨,使阳返于土,邪达于外,当留者留,当去者去”。陆渊雷云:“此方用以截疟,但脐下有动气者甚效”。2.天雄散(金匮)天雄、白术、桂枝、龙骨。类聚方广义云:“老人腰冷小便频数,或遗尿小腹有动者”。方中龙骨,是为了收纳药气入脾,使之化气生精,也主脐下有动气。邹树云:“天雄于至阴中壮阳,白术于淖湿中助气,苟徒倚以入肾,适足以耗阴,用龙骨歛二物之气入脾,使脾充而气旺,气旺而精生矣。

7、”按上二方之用龙骨,主要目的在收歛,止脐下动气,故用龙骨而不用牡蛎。3.牡蛎汤(金匮)牡蛎、麻黄、甘草、蜀漆。方极云:“治麻黄汤症、而胸中有动者”。方中牡蛎是为了止胸中动气。又赵氏云:“牡蛎软坚消结,除滞血,今更佐蜀漆、以理心下所结之邪。”是又取软坚作用。4.白术散(金匮)白术、川芎、蜀椒、牡蛎。主妊娠养胎。方中牡蛎取其轻微收歛作用,并主胸腹有动气。故 黄树曾云:“白术散中之牡蛎、能制川芎温升之性。”陆渊雷云:“若依吉氏方极之例,治妊娠心腹冷痛,胸腹有动,小便不利者。”5.牡蛎泽泻散(伤寒论)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瓜蒌根。大病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方中牡蛎是为

8、了软坚、化气,止胸腹动,并有利水之功。故邹树云:“瓜蒌、牡蛎一以上济其阴,一以下召其阳,而使之化耳。”方机云:“治胸腹有痛而渴,腰以下水肿者。”蕉窗杂话云:“牡蛎能下水,使久蓄之寒水,下达于水道。”6.括蒌牡蛎散(金匮)括蒌根、牡蛎。百合病,渴不差者,括蒌牡蛎散主之。方中牡蛎是为了解热而使饮水不至蓄积,故尤氏云:“括蒌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不使上烁也。”7.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括蒌根、黄芩、甘草、牡蛎。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主之。方中牡蛎是为了解热、化气、止胸腹动。故汤本求真云:“有牡蛎

9、、故胸腹动,即心脏及腹部之大动脉搏动较甚也。”8.侯氏黑散(金匮)菊花、白术、细辛、茯苓、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中牡蛎是为了轻微收歛,故邹树云:“召四末之阳使归于内,则心中不自恶寒。”9.小柴胡汤去大枣加牡蛎(伤寒)柴胡、黄芩、党参、炙草、生姜、半夏、牡蛎。小柴胡汤症,胁下痞鞕。方中牡蛎,是为了软坚。按上七方之用牡蛎,主要目的在软坚,化气,解热,止胸腹动气,和轻微收歛,故用牡蛎而不用龙骨。(二)合用方剂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论)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蜀漆、龙骨、牡蛎。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

10、安者主之。方中龙牡合用,是为了镇静和止胸腹脐下动气。故汤本求真云:“加龙骨牡蛎者以镇动气。”又陆渊雷云:“冲气剧而胸动甚,有似惊者,卧起不安,即惊狂之状也。”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火逆下之,因烧鍼烦躁者主之。方中龙牡合用,目的与上方同。故和撅氏云:“以桂枝甘草和表缓急,以龙骨牡蛎镇狂之动气,烦躁自治之意也。”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者主之。方中龙牡合用,是为了制止胸腹脐下动气。故方极云:“治桂枝汤症,而胸腹有动者。”

11、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柴胡、桂枝、半夏、生姜、大枣、人参、铅丹、茯苓、大黄、黄芩、龙骨、牡蛎。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讝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主之。方中龙牡合用,是为了镇静、收歛,止胸腹脐下动气。故类聚方云:“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5.风引汤(金匮)大黄、干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除热瘫。方中龙牡同用,是为了镇静、收歛。故尤氏云:“此下热清热之剂,中有姜桂石脂龙蛎者,盖以涩馭泄;以热监寒也。”按上列五方所现症状,不外惊狂、烦躁、失精、烦惊、瘫等,故龙牡合用目的,也不外镇静、收歛、止胸腹脐下动气等。邹树云:“大率龙骨牡

12、蛎联用,推挽空灵之阴阳,与他发歛着物之阴阳者异,故桂枝、柴胡、承气无不可会合成剂、而攝阳以归土、据阴以召阳、实有联络相应之妙,此所以治内伤、治外感、均可随地奏功,无顾此失彼之隔阂也。”两个病例例一张,女,36岁,武山蓼川乡人,农,1953年3月5日就诊。主诉:小腹拘急头晕目眩、心跳、脐下手按也跳动,月经涩少,经常愆期,白带、身常发微热,头发脱落,倦怠无力,梦多惊怕。检查:面色苍白少血色,营养不足,体温36.1,舌色淡白,脉搏迟而无力。诊断:虚劳(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治疗:经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四剂后,病情显见好转,旋因药店一时缺乏龙骨,乃于原方内减龙骨再服二剂,脐下跳动又甚,白带多,仍感多梦

13、惊怕,后由外地专购龙骨依量加入,连服十剂,病大减,改服八味丸三月痊愈。例二赵,男,46岁,武山延安乡人,农,1957年5月2日就诊。主诉:自四月间流行性感冒痊愈后,又患剧烈胃痛,汤饭不入者数日,现胃痛已止,惟体虚非常,自汗如流,周身动,大便滑泻,精不梦自遗,头晕眼花,心中摇摇不定。检查:形体瘦弱,头面汗出如水,脉上盛下虚,两尺微细如无,体温36。诊断:病后衰弱(阴阳两虚)治疗:用张锡纯既济汤:大熟地一两,大萸肉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八钱,生牡蛎六钱,云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两剂后,诸症同减,因当时有人倡议用牡蛎代龙骨说,病既大减,即于原方内去龙骨加牡蛎至一两,连服两剂后遗精自汗又作,即仍用原方,没有加减,共服八剂痊愈。结论(1)龙骨与牡蛎同有镇静、止血、收歛、软坚、健胃、止动气等作用,惟龙骨专于镇静、止血、收歛、止脐下动气。牡蛎专于软坚、止胸腹动气。龙牡同有健胃之功(制酸),但龙骨偏于收歛,牡蛎偏于镇痛和软坚。(2)龙牡的独用和合用,是有其一定的条件的,经实践证明,牡蛎不能代替龙骨。(3)为了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完整,使祖国文化建设和科学事业免受损失,在药用上给龙骨找寻代替品,是极其需要的。我们除继续从祖国医学遗产中发掘研讨外,更望国内医药专家,对龙牡二药应及早作出科学的估价和定论。 (本文发表在1958年1期第16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