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05790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臭氧 B过氧化氢溶液 C铁锈 D干冰2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3图甲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2、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X8B锌的原子序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4铝的元素符号是ANeBHgCAlDHe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ABCD需区分的物质硫粉和木炭粉氯酸钾和氯化钾硬水和软水空气和呼出气体方法一观察颜色观察颜色分别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现象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颜色方法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加水溶解观察颜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AABBCCDD6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铁B氯化钠C二氧化碳D氧气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

3、量烟雾B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容易熄灭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用燃着的木条点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白烟被点燃8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请判断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5C+3D-39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钢丝折弯 D瓷碗破碎10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呼出的气体和某些物质转化为氧气已知其中Ni元素为+2价,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1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

4、取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B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生成更多的氧气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只有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才能分解产生氧气12已知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10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外电子数B原子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核的带电量13下列有关消毒剂过氧乙酸(C2H4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2H4O3中含O3分子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C2H4O3由三种元素组成D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314年将要上映的小时代最终结局大部分人死于一场大火,这场火灾是取材于年月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

5、大火的真实事件,该大火导致人遇难,余人严重受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低身子前进B用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C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1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现 象解 释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AA不正确BB不正确CC不正确DD不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一:下图I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

6、现象是_;实验二: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_;(5)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硒是

7、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硒的原子序数是34,中子数为45.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相对原子质量是_。18(8分)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各是_(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1)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B装置收集CO2,

8、气体应从_(选填“a”或“b”)端通入。(3)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填序号)。A氢气B氧气C空气(4)用D试管可检验CO2,若通入CO2可出现_现象。(5)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滴入石灰水会出观察到气球_;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打开分液漏斗滴入_溶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A、臭氧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故A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9、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2、A【解析】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选:A。【点睛】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3、B【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

10、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详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02+8+X+2,X18,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故选项说法错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

11、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详解】A、铝的元素符号是Al,Ne是氖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B、铝的元素符号是Al,Hg是汞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C、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项正确。D、铝的元素符号是Al,He是氦元

12、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故选:C。5、A【解析】A、硫粉是黄色固体,木炭粉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能烧至红热,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鉴别,故正确;B、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看颜色,加水溶解的方法都不能鉴别,故错误;C、硬水和软水颜色没有区别,一般都为无色液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区分硬水与软水,故错误;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现象不明显,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A。【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6、A【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

13、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A。7、A【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故A错误;B.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容易熄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高,故B正确;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D.用燃着的木条点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白烟被点燃,故D正确。点睛现象是指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的,例如颜色变化,吸热,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8、C【解析】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及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

14、数和为0来解答本题。【详解】NaN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2=0解得x=+3,即NaNO2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C。9、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铜丝折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C【解析】试题分析:N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