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70314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综合说明材料一、 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源流与变迁,把握历代建筑类型、创作思想和一般设计手法,培养学生以历史观看待建筑的演化,提高学生的建筑认知和审美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在建筑创作中运用民族传统建筑语言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视野。我们希望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争取在地方同类院校中建成水平一流的省级精品

2、课程。 采取的主要措施:(1)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教学采用多手段结合的方式,利用投影、照片展示、幻灯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加强授课的感染力和直观性,力争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2)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引进12名专业出众、业务水平较好的博士,改善师资结构,加强教学力量,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3)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教学,完善师生交互式讨论的网络平台。(4)邀请在相关领域有建树的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加强课程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学习,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5)加强实践

3、教学环节建设,在“古建筑测绘”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古建筑意匠设计及模型的制作实践,不断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二、 课程师资队伍建设1、 师资概况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支事业心强、勇于攀登、团结协作、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队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徐飞鹏教授、赵琳副教授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近几年先后带领硕士生20多人参与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在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如何继承传统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同时继续保持中国建筑史教学的优势,是我们培养青年教师的目标。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

4、了较好的成效。教学队伍人员构成姓名年龄性别职称学位承担工作赵琳36女副教授博士主讲教师徐飞鹏49男教授学士主讲教师许从宝38男副教授博士主讲教师于红霞33女讲师硕士主讲教师、实验教师郝占鹏42男讲师硕士讲课教师徐岩38女讲师学士讲课教师董升30男讲师学士实验教师葛宝娜45女讲师大专实验教师、网络辅导2、教师培养建筑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学院为每个教研室配备了专用计算机供专职教师使用,学院机房50台计算机满足学生上网浏览学术信息和教学网络资源的硬件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方便查阅校数字图书馆的学术资源,实时开展监控、指导、测试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进行讨论交流、自学、

5、测验、上传下载等学习活动。学院积极鼓励和组织主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访问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先后组织教师韩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考察学习。学院还设立了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学科发展领先的院校学习进修,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在网络课程教学学习与研讨过程中,组织了一批有志教学的青年教师,经常开展教学研讨和实践。在有计划培养和合理安排下,青年教师在运用新技术、掌握新知识、独立开展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实际效果。三、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改革教学体系,将传统中国建筑史单一的授课模式,分解为两个模块,实现连续递进的培养目标:通过第一阶段中

6、国建筑历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源流与变迁,把握历代建筑类型、创作思想和一般设计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修养,培养学生在建筑创作中运用民族传统建筑语言的能力。而通过第二阶段近现代建筑历史的学习,则促使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超越于实物之上的观念、制度、技术等深层次因素对建筑发展进程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自己认知和评判建筑现象的独特见解和能力。2、运用新技术更新教学方式,加强互动式教学。除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外,增加课堂讨论与网络论坛交流,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加强师生互动,力争使中国建筑史教学工作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提高建筑教学质量。3、在加强理论

7、和设计实践的运用方面,有较大拓展。主讲教师大部分承担了的有“传统文脉要求”的课程设计实践,如三年级的课程设计“中山路城市改造与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带动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传统建筑文化,启发学生创新思考现代建筑设计问题的本土解决之路,拓宽和加强了建筑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设计成果优良。4、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更新性。针对理论课讲授相对枯燥的问题,我积极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多媒体课件,用丰富的视觉形象诠释概念,并对以往课程作业要求进行改革,变单一的题目为多种选择,变静态题目为动态题目,由学生自己完成传统建筑访问与调查、文献查阅、作品分析、意象设计等步骤,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思

8、维能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改革考核方式。将课外作业成绩引入到总体成绩评价体系当中。期末的卷面考试中,减少机械记忆的考核内容,适当增加灵活的可考察学生课外知识、综合思考能力和设计综合能力的题目,以考察学生的应变和创新实践能力。四、 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1、2003年,于红霞获青岛理工大学第二届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2005年,赵琳专著宋元江南佛教建筑初探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2005年,徐飞鹏主持青岛建筑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课件三等奖。4、2006年,赵琳获第五届晶艺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5、2006年,郝占鹏获山

9、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优秀指导教师获。6、2007年,郝占鹏获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7、2007 年,赵琳专著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获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8、2007年,赵琳获校级先进工作者称号。9、2007年,许从宝指导学生参加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作业评优获三等奖和佳作10、2007年,许从宝获青岛理工大学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先进个人11、2008年,赵琳获校级讲课大赛教学能手组优秀奖。五、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1、 教学方法及手段(1)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授课时采用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投影、照片展示、幻灯片、视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教

10、学方法相结合,对于那些信息量大的教学内容以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更为直观高效,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理解性记忆的图示,则以传统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亲手绘制,更能起到加深记忆的目的。(2)课堂讲授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中国建筑史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设计实践领域。结合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在本科的不同阶段还开设了“中国传统民居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历史城市保护”等相关的专题拓展课程,这些相关课程的设置,补充建筑史理论教学的相关背景知识,带动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传统建筑文化,启发学生创新思考现代建筑设计问题的本土解决之路,拓宽和加强了建筑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3)强调开放、互动、启发式的教

11、学方法。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突破传统教科书局限,补充大量相关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学术意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知识平台。通过课堂讨论、课外网络交流的方式,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中,针对同学有限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阐明关键,并总结提出有一定学术深度又为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对话,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2、网络教学环境(1)建筑学院为每个教研室配备了专用计算机供专职教师使用,学院机房60台计算机满足学生上网浏览学术信息和教学网络资源的硬件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方便查阅校数字图书馆的学术资源,实时开展监控、指导、测试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共享网

12、络资源,进行讨论交流、自学、测验、上传下载等学习活动。(2)建立了内容较为全面的中国建筑史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学生可以从网上了解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特色、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教案、模拟试题、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讲课录像等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料和资源,课程论坛则是教师与学生即时互动的平台,网络课程的设置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眼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程网站网址: 实践教学及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实践教学环节以古建筑测绘为主,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时间为2周。学生在掌握中外建筑的基础知识后,通过测绘实习巩固、深化认识历

13、史建筑、理解中国建筑文化,其测绘成果又可以为地方建筑文物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学生在古建筑测绘实习中,通过对古代、近代建筑作品地观察、记录、调研与实测,加深了对传统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及施工方法等的认识,培养了调研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是极为可贵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中国建筑史的理论教学还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设计实践领域,结合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在本科的不同阶段还开设了“中国传统民居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历史城市保护”等相关的专题拓展课程,补充建筑史理论教学的相关背景知识,带动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传统建筑文化,启发学生创新思考现代建筑设计问题的本土解决之路,拓宽和加强了建

14、筑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七、 教材建设1、教材使用与建设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材一直采用“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高等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系列教材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该教材由国内唯一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点学科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编写,参编人员队伍学术水平高,掌握学界最新的学术动态,教材编写内容系统、全面,深入浅出适用于本科教学,选用本教材的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浙江大学等绝大多数建筑院校,是一本较为优秀中国建筑史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课程负责人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约稿的中国建筑史课程辅导教材的编纂工作,预计在2009年底出版。2、扩充性资

15、料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已经完全突破传统教科书局限,教师授课内容补充了大量相关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并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化阅读的课外文献、书籍目录。近几年来,建筑学院拨专款为学院图书室购置大量具有较高学术品质的中、外文期刊、图书,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学生作业、模拟试题等均上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上网学习,网页内容定期更新和扩充。八、 教学组织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教学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编制教学文件,认真备课,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