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能力选择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70018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能力选择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能力选择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哲学选择题专练1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A矛盾分析法B科学思维法C创新的方法D实践的方法2从本义上说,哲学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B.辩证法就是思考 C.哲学就是辩证法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一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别在于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是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8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D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3、观9有一则牛奶广告这样说:“是牛奶吗”,“不是,是特伦苏”。这样的广告语固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从哲学角度看,这段广告语违背了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10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讲,这符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理根源于正确的实践 A B C D1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B心外无物

4、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A B C D1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15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

5、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这表明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16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17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

6、离开个性而存在18.网上交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途径,通过政府网,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可以在网上知道,有些事情也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间接性、多样性19“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必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段话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能动的

7、创造作用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20中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在过去7年21个“黄金周”里,全国共有lO7亿人次出游,累计旅游消费4292亿元。伴随着“黄金周”的发展,拥挤、事故、服务质量下降、景区设施欠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并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集中休假、集中出行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21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龄段形成的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观念,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这是因为 A价值观能

8、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事物的不同发展方向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22“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属于不可知论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形而上学观点 A B C D23每年5月,英格兰海威考姆勃郡都会举行一次传统而独特的“市长议员称体重”典礼仪式。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民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我国的党员干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

9、的世界观总是正确的24“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5“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的大敌,是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的,”这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6面对股市的风险,一些股民高唱死了都不卖,以示他们炒股的决心和勇气,从哲学上说他们的做法缺乏 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 分清主次矛盾看问题的方法 两点论看问题的方法 A B C D 27为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2007年国家新增

10、农村教育经费470亿元,使“十一五”期间农村教育经费达到2652亿元。并明确规定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学生的寄宿生活费标准、免除教科书费等多项具体要求。国家的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以时间地点需要为转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实事求是的原则 A B C D2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D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29“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

11、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30“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A. B. C. D. 31“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这句唐诗蕴涵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3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

12、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33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34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5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守株待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物极必反墨守成规吃一堑长一智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失败为成功之母断章取义统筹兼顾 A B C D362007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使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重视量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