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69574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春节期间,“故事里的中国”将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搬上荧屏。该档电视栏目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时代精神,迅速点燃了众多观众的收看热情。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一套名为“熊猫丛书”的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传播开来。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它象征着中国。 在这只熊猫的陪伴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王蒙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摆上了外国读者的书桌。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加快,中国需要认识自己,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

2、时代生活写-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一、审题要点(1)本材料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是由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引出“故事里的中国” 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时代精神,迅速点燃了众多观众的收看热情。第二个材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一套名为“熊

3、猫丛书”的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传播开来。熊猫象征着中国,在这只熊猫的陪伴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王蒙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摆上了外国读者的书桌。材料一偏重国内,材料二侧重对外,合起来就是“认识自己”和“了解中国”。这也是写作目的。根据这两则材料及后边的提示语“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加快,中国需要认识自己,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可得出本作文的立意中心是“讲好中国故事”。(2)材料一、二中的电视节目和“文学丛书”、只是故事讲述中的一两个(种)平台和方式,考生应考虑到作文不仅限于此。“讲好中国故事”具体内容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

4、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3)考生审题时要注意,不止是“讲故事”,还要“讲好”,重点要落在“好”上:好故事、好观念、好形式、好效果等。(4)根据材料内容“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考生理解到作文应该从青年视角来写,讲述正面有积极意义的中国故事,体现时代精神、人文风貌、价值观念等,传递正能量。二、参考立意1.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2.讲中国故事 显人文风貌3.讲中国故事 传递正能量三、参考素材1. 坚持开放姿态,积极拥抱世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共司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振兴与新辉煌。要想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增加中华文化

5、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就不能局限于中国本土,而要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大至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小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中国熊猫、中国文学,中国故事正从世界的东方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拥抱过后,太平洋也不算距离,偏见误解终将化作烟云。2.我们读氓), 听取两千多年前一位妇人的悲喜;我们读刘过的唐多令, 细品那份欲买桂花同载酒、韶华不再的怅然若失;我们读红楼梦, 携手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过一回我们读史记, 可梳理出夜空中繁乱星子般的英雄人物;我们读旧唐书, 头脑里浮现胡姬旋舞、金樽清酒的大唐

6、气象。我们读(四书五经,我们读唐宋经史,零零碎碎、细细密密地拼接出一个中国,一点一滴、一针一线地缝制出与这个国家的情感纽带。曾经的故事,曾经的讲述者,低声响响,让我们在一个个中国故事中认识到,我与他们同在。3.几年前莫言领取诺奖的余热似乎还未散尽,世界又因摘下雨果奖桂冠的三体而将惊艳的目光看向中国文坛。余华、沈从文在欧美收获大批读者,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世界通过一篇篇“中国智造”的故事,了解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古国。我们不仅有翻译大家许渊冲,将唐诗以最具音韵美的方式,不失本色地呈现给外国友人,我们还有活在桃花源的李子柒、将传统古琴古乐翻新的自得琴社、与故宫共同

7、成为人们心中“网红”的单雾翔。范文展示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站在新时代的洪流之中,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迈向伟大复兴。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成为国人当下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源泉。“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家国情怀,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同样地,我们只有将中国故事摆上世界各国读者的书桌,才能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更客观更真实、意趣盎然的中国,展示

8、中国爱好和平、兼收并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外化中国风骨,展现中国气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然而社会思想的多元多样也带来了一些隐忧,造成了对本土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我们只有讲好中国故事,立足时代实践,在中国故事中展现主旋律,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与理想信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大有作为,中国经济高速

9、发展的奇迹使世界对中国的好奇与日俱增,莫言、余华等优秀作家顺时而为,将真实、和平、友好、有担当的中国形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给全世界。“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增强文化互通、政治互信与经济互惠,让中国为更多的国家所接纳、信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当今疫情肆虑的现实形势,我们更应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抗疫中的政府担当与人性光辉,凝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不仅要使国内人民坚定信心,还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让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人人都应争做

10、中国故事的创作者、叙述者与传播者,与国家同频共振,共圆伟大中国梦。点评:本文由“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引出立意: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成为国人当下的重要使命。接着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得出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家国情怀,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然后分析得出在中国故事中展现主旋律,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与理想信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再论述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增强文化互通、政治互信与经济互惠,让中国为更多的国家所接纳、信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总结讲好中

11、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1.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3.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4.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