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69523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综合测试(C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是指“元素”的是()A碘遇淀粉变蓝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矿泉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 D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臭氧等2将镁、铝、硅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一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最后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41C11 D313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过程或变化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炭燃烧 B胶体发

2、生丁达尔效应C爆竹爆炸 D电解水4下列说法不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A此反应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C还原性:金属1金属2D若金属2为铜,则反应过程中生成2 mol金属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5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A氧化剂 B还原剂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0 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7下列有关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

3、O4H2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NO3在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酸性B每生成22.4 L NO(标准状况)有3 mol电子转移CHNO3做氧化剂,Cu做还原剂,3 mol Cu还原8 mol的HNO3DHNO3做氧化剂,Cu做还原剂,3 mol Cu还原2 mol的HNO38下面是实验室可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只有 B只有C D9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Si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SiO2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弱酸;硅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SiO2和CO2分子结构也相同;SiO2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但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

4、中硅元素为4价,故SiO2有氧化性;在SiO2中每个硅原子结合2个氧原子A BC只有 D只有10下列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与Na2O2都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C新切开的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Na2OD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过氧化钠属于两性氧化物11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

5、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12用图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选项中的物质中的物质预测现象A浓氨水FeCl3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B浓氨水浓盐酸中有白烟C浓硝酸淀粉KI溶液中溶液无明显变化D浓盐酸酚酞溶液中溶液无明显变化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铝溶于NaOH溶液:Al4OHH2O=Al(OH)4H2B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Cu22NO4H2OC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2H=CO2H2OD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HOH=H2O14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3、SO、I、K BK、Al

6、3、SO、MnOCH、NO、Fe2、Na DBa2、NH、Br、OH15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XYZASiO2Na2SiO3H2SiO3BAlCl3NaAl(OH)4Al(OH)3CN2NO2NODFeFeCl3FeCl216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7、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0分)下面六个图中,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请将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溶液加入的物质字母代号(1)饱和石灰水通入过量CO2(2)AlCl3溶液通入过量NH3(3)CuCl2、AlCl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4)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5)含少量HCl的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18(16分)()K2Cr2O7和H2O2在H2SO4溶液中混合时,可看到下面两个现象:混合后510秒内,溶液由橙色变为蓝色;在80150秒内由蓝色变为绿色,与此同时逸出气

8、泡。与之相应的两个反应式为(均没有配平)ACr2OH2O2CrO5H2OBCrO5HCr3O2(1)K2Cr2O7的摩尔质量是_。(2)若反应A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rO5中Cr的化合价为_。(3)将反应A和反应B相加,可以得到一个总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个总反应中氧化剂是_。(4)Cr3与碱反应生成Cr(OH)3沉淀,Cr(OH)3具有两性,请写出Cr(OH)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下图中方框内的字母均表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F在通常情况下均为气体,且由X受热分解生成的A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为常见液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是_;F是_

9、。(2)写出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3)X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以C、B、D为原料可生成G,若使a mol C完全转化为G,理论上至少需要D_ mol。19(14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1)根据本题中制取氯气的实验原理,可知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比氯气的氧化性_(填“强”或“弱”)。(2)装置A中盛有的试剂是_,作用是_。(3)若C中品红溶液退色,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证明FeBr2与Cl2反应后的氧化产物的实验方法是_(填操作方法)。(5)某学习小组

10、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吸收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尾气。经分析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呈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CO和SO,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学习小组提出以下3种假设:假设1:只存在SO;假设2:只存在ClO;假设3:既不存在SO,也不存在ClO。学习小组判断同时存在SO和ClO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现限选以下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a3 mol/L H2SO4溶液b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c1 mol/L BaCl2溶液d淀粉碘化钾溶液 e酚酞试液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a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装于A

11、、B两试管中。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少量_(填字母序号),若溶液_(填现象),则假设1成立。步骤三:向B试管中滴加少量_(填字母序号),若溶液_(填现象),则假设2成立。20(12分)()已知两种常见金属A、B分别与两种酸X、Y发生反应各生成三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G溶液呈蓝色。回答以下问题:(1)E的化学式为_,B的化学式为_。(2)将E的饱和溶液加入到氨水中,生成红褐色沉淀,其原因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标准状况下,取3份一定量组成完全相同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应,得下表中有关数据。试通过计算

12、回答:实验序号甲乙丙盐酸体积/mL30.030.030.0合金质量/mg255385459气体体积/mL280336336(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29010280解析:选A。A中碘指单质I2,其余均指元素。2导学号29010281解析:选A。Al与NaOH溶液和盐酸都反应且生成H2的量相等,在与NaOH溶液反应时Si也参与反应,与盐酸反应时Mg也参与反应,因产生氢气总量一样,故两者产生的H2一样多。根据关系式MgH2,Si2H2,得n(Mg)n(Si)21。3导学号29010282解析:选B。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光的散射,属于物理变化。4导学号29010283解析:选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所以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故A项正确;金属与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