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和方法-1.docx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1KB
约9页
文档ID:543693334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和方法-1.docx_第1页
1/9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关于 会计 差错更正的原则和 方法 ,新的会计准则主要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前期差错”作了明确的规定很显然,仅凭这一规定,是不可能解决所有会计差错更正的本文试对各类会计差错的更正原则和方法进行归纳和 总结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原则技术方法追溯重述法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计量、确认、记录、列报等环节出现的错误,其行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无意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个核算环节,也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行为,只要存在会计差错,都势必破坏会计信息质量,甚至 影响 报表使用人的决策因此,会计内部管理部门和会计外部相关监督机构都必须重视对会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以便控制和杜绝差错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现会计差错,除了相关部门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 教育 和处理外,会计部门必须及时地更正差错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和方法,新的会计准则主要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前期差错”作了明确的规定很显然,仅凭这一规定,是不可能解决所有会计差错更正的本文试对各类会计差错的更正原则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一、更正会计差错的原则1.更正会计差错必须遵守有关的 法律 规范在财政部发布的《 企业 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分别规定了会计差错的不同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在更正会计差错时必须遵照执行。

只有遵从统一的规定,财务会计工作才规范,更正后的信息才符合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质量要求2.更正会计差错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更正会计差错,往往需要作出新的账务处理来纠正原错账,新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只有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才能反映错账的来龙去脉,清晰表达调整的思路;才能做到核算准确,数字可靠;才能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才能使会计报表期间上下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更正会计差错不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采取一些简单的甚至不容允的更正方法,则会导致账务混乱,是很不利于的3.更正会计差错必须具有针对性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真识别错在哪个会计核算环节,错在哪项会计认定,是哪类差错;将差错识别归类后,就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差错类别,选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一句话,对症下药, 问题 错在哪里就纠正哪里,从而消除虚假的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会计核算情况二、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1.方法的分类汇总各种法律规范的规定,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 内容 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醒目明了,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是否追溯的 方法 会计 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 企业 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 影响 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成本较大 2.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选用不同的方法为了正确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应先弄清差错的类型,然后对号入座差错可按以下三个标准分类: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当期即报告期内发现的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即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期的差错和属于前期的差错;三是重要性,可以分为重要的会计差错和非重要的会计差错重要的会计差错即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实务中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会计职业判断,并且应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进行 分析 。

一般来说,差错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则差错越重要为了便于选定差错更正方法,对以上差错类型可进行这样的组合,当期发现属于当期的差错;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当期”的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无须区分重要性,因为报表尚未报出,只要及时调整,无论重要与否均不会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决策选用技术方法时,差错对凭证更正无限制,其它差错只能用蓝字法,;是否采用追溯方法,差错和必须考虑,其它差错不用考虑差错和还必须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另外,不同的差错更正所采用的会计科目有别,差错、在会计科目方面无特别的要求,差错、、、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润分配调整事项,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还值得说明的是,按《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规定,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检查查补税款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核算,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作与上述相反分录;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转出本账户的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

总之,会计差错更正有一套 科学 的规范方法,更正会计差错首先得识别和划分差错类型,然后根据差错类型及时对症下药,合理选取和运用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为报表使用人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 参考 当然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只是的补救措施,加强日常核算管理和监督工作,预防控制和杜绝会计差错的发生才是的根本之道参考 文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 科学出版社.2006.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号].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国税发44号附件2]. 中国 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 考试 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