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69034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二律背反及适调马小骅1 女1982 汉族 籍贯:* :rainby3112126.工作单位:*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族群文化习得 通信地址:*贺州市芳林路147号邮政编码:542899曾艳2 女1974-汉族 :sarahzy126.工作单位: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通信地址:*贺州市芳林路147号邮政编码:542899摘要:经济和文化属性是现代旅游的本质属性,即文化体验与经济效益在旅游系统运行中到达内在有序的辩证统一。因受功利主义倾向和文化涵化的影响,经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运行中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特征。实施旅游可持

2、续开展是对这种二律背反进展适调的可行之道。关键词:旅游本质属性 文化体验文化涵化 经济效益 二律背反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旅游业也随之获得了长足的开展。然而,受到功利主义主导下旅游业的无序开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涵化现象的双重影响,旅游系统运行系统内部的经济文化属性日益凸显出二律背反,成为旅游可持续开展的“卡夫丁峡谷。在本文中,笔者运用系统论等相关研究方法,解析经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运行中所存在的“二律背反,并就这种二律背反的适调提出自己的管见。一、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分析1、旅游的概念界定及其本质属性旅游概念与旅游本质属性之间互相规定而又相辅相成,科学地界定旅游的概念不仅可以表述

3、旅游现象的特征而且有助于明确提醒旅游的本质属性。从总体而言,旅游的概念可以划分为技术性定义或曰实践性定义和概念性定义或曰理论性定义。120世纪中后期,随着战后稳定的工业社会持续开展,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便捷平安的信贷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相对廉价的喷气式商务交通日益便捷化,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之下,旅游作为世界*围内的一项新兴的特殊产业和大规模的社会现象应运而生。2此时,宥于人们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来阐释旅游,旅游概念的技术性定义处于主导地位,世界旅游组织1980年马尼拉会议对于旅游的定义成为技术性定义的典型代表,该定义强调:旅游是“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以及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

4、神等多方面的个人开展需要和促进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而进展的旅行活动。3技术性定义对于旅游现象的测度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对旅游本质涵义的提醒。随着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研究者开场更多地关注对旅游本质的思考,旅游概念的定义呈现出以理论性表述为主,技术性表述为辅的特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关于旅游的本质,道格拉斯皮尔斯就提出了“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和娱乐的目的而出外旅行以及短暂居留的观点。4皮尔斯的观点得到了我国学者的认可和进一步阐发。冯乃康明确指出,旅游是“以去异地寻求审美享受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短期生活方式,“旅游的根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这

5、种精神生活是通过美感享受而获得的,因此,旅游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5谢君彦在对上述“休闲和审美观点加以肯定的根底上从哲学层面进一步将旅游的本质表述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即旅游是“愉悦、“异地、“暂时这三者的函数。旅游本质的规定性是“审美和寻求愉悦体验。6和技术性定义相比,上述观点从旅游活动的目的性角度更进一步提醒了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根据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旅游的本质属性就是文化体验与经济效益作为一对深刻而又关键的*畴在旅游系统运行中到达内在有序的辩证统一。2、现代旅游系统诸层面的经济文化属性194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

6、贝塔朗菲Bertalanffy,Ludwig von发表了?一般系统论?,从而开创了一般意义上的系统论。他认为处在一定相互作用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整体即是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任何一个系统要素本身,都是较低一级的系统。每一个系统自成系统,同时又互成系统,关键在于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这一关系可以用方程式此即贝塔朗菲方程式。其中1in。表示:=fi(Q1,Q2Qn)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量度Qi改变,是从Q1到Qn所有要素变化的函数。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将引发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系统的变化。系统论通过眼观六路的全方位视野对近代以来分门别类研究所产生的片面性与形而

7、上学做出了合理的调整。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系统论运用于旅游业的研究领域,强调旅游是一个由市场旅游者、旅行交通、目的地景区、设施和效劳和营销信息和促销等一系列相关局部构成的完整系统。7基于对这种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我们认为旅游活动赖以发生的根底是一个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经营、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等诸多层面所构成的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各层面的经济文化属性及彼此间的互动对于旅游系统运行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经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运作中的互动:协调与二律背反现代旅游活动的产生有赖于旅游系统功能的发挥。功能发挥良好的旅游系统,需要经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功能上表现出辩证统一的协调。但是,经济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

8、运行中的交互作用表现出相得益彰的同时,又表现出了二律背反。1、二律背反的概念*畴“二律背反是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意指在自然界中相互联系两种力量的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并可以论证的“理性矛盾。当人们把二律背反这个哲学命题运用于解析经济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运行中的关系时,往往是指旅游活动过程中经济效益与文化体验之间的不协调性。2、经济文化因素在旅游系统运作中的动态交互关系:协调互动与二律背反经济与文化属性在旅游系统运行中协调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体验对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旅游经营理念、旅游信息传播、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旅游产品商品的销售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文化属性对旅游经济的积极

9、影响机制第一、文化思维是指导旅游经营理念的圭臬。经营者从维持企业平稳开展的长远观点出发,始终担负着更为合理化地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任务以积极应对经济的动态变化,而居于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界定企业的经营理念。8旅游者处于旅游系统的核心,他兼顾旅游经济消费者和旅游文化体验者的双重身份,在旅游市场营销时,旅游者的消费选择必将受到文化动机的左右。这就要求企业确立起以旅游者价值为运行导向的经营理念。以旅游者价值为导向,就是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认识到“消费并不仅只是经济学意义上“本钱效益分析模式中旅游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且是旅游者个人生活中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建构与实现的过程。旅游系统的运行不仅应

10、能提供“物质功能,而且还应提供“文化理解;不仅应创造出“功能特色,而且还要表达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9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文化思维来经营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需求,成为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篇文章的肯綮所在。第二、文化的审美意象在旅游经济中具有不可无视的信息功用。胡塞尔将人类的生活世界定义为“一个人在其自身所居住的世界的各种直接参与活动的总和。10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在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意义上来阐释的。在此,我们在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根本含义同时,也对他的生活世界做出适当的延伸,即本文所指的世界,是人们相对于旅游世界的日常生活世界。当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世界中,高度兴旺的现代文明不

11、断创造与自然化世界相对应的人工化世界。但是,物极必反,人们在现代主义的功利性和效率第一原则的驱策下疲于奔命,作为西方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主义的失败的运势使然,前现代的卢梭式“皈依自然的怀旧情绪悄然复归,这表现了人们渴望寻觅一种内生的生活方式,摈弃泊来或外界规程的影响。旅游正是人们从其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喧嚣与繁琐中逸出与超脱。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寄情于山水观照,乘兴歌咏风物,从文学、审美和体悟的角度为人们构建一个形而上的意义世界,并通过旅游文学作品这一特定的物质形态流传后世。这些传世之作,成为现代旅游信息的文化载体。游客正是通过这些作品所描述的景观图式及所蕴蓄的感情体验,实现了日常生活世

12、界与其精神家园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种憧憬和体验的*力中,“拯救和保存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11,由此激发出炽烈的出游动机。以“江南水乡游为例。2002年,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6大古镇一年接待的游客总数超过了790万人次,仅一个周庄的游客人数就和故宫、八达岭长城的游客人数等量齐观。“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魅力向蜗居在现代“围城中的人们娓娓讲述江南古镇所特有“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的静谧与恬淡,成为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的重要诱因。第三、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文化价值取向与旅游产品文化意义的经济附加值的有机结合。在文化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的文化因素显著提高,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欲望能否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在

13、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现在的消费者对于所享用的商品和效劳的感性诉求在于“通过对商品和效劳的消费,在内心深处感受充裕和*,并与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灵感产生共鸣。在今天,消费者这种追求独立于商品与效劳之外的超经济需求的文化价值取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2从这层意义上说,旅游产品文化意义的经济附加值对于产品的销售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谓旅游产品,商品文化意义的经济附加值,是指该产品、商品的通常定价由于增添了文化象征内涵而超出通常定价的局部。当今,“生活艺术化将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人们力求将文化、艺术的品质与商品、效劳的便利及效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商品和效劳所固有的文

14、化价值。这就意味着,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的需求,商家在产销商品与提供效劳时,必须充分发挥其天然的优势,并添加进富含个性的创意和设计,形成独一无二的价值。13因此,处于文化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产品或商品的价值除了满足旅游活动中的根本需要,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旅游产品、商品的所凝炼的文化附加值将在产品营销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由于旅游开展受到功利主义及文化涵化的影响,旅游系统运行中的经济、文化属性之间的二律背反也日益彰显,这表现在旅游经济活动对旅游地物质文化遗产所造成的破坏、涵化对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舞台化真实性对景区文化影响力的侵蚀。第一、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对景区物质

15、文化遗产的破坏。由于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奉献具有乘数效应,旅游每增加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相应增长4.3元,全球旅游收入为旅游业增加乘数0.50,为相关行业相应地增加0.517,诱导其他部门0.48。因此,各方对于开展旅游业趋之假设鹜。但是,片面强调旅游的经济效益,摒弃旅游的文化特性,一窝蜂式的盲目开发,很容易将旅游业引向涸泽而渔的道路,从而产生严重的后遗症。例如,有的景区为了创收,在古典园林中修建游乐场,把泉水改为喷水池,锉山建索道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景区原有的自然美感与文化气氛,其效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第二、旅游所产生的涵化对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冲击。涵化是一个人类学的专业性概念,其含义

16、是指不以人们意愿为转移,只要发生文化接触,其社会文化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14文化并非一个静止均衡的实体。文化内部的创新,跨文化交流,自然或社会生态的改变都会影响文化内部构造及文化特质间的力量比照。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的展现,它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也造成文化的冲突,成为文化变迁的原因之一。15而这种涵化的根源在于旅游者的外来文化与旅游地原始文化这两个相互开放的文化系统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了失衡的交互适应。尽管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兴旺程度的差异,外来的旅游者处于一种“强势文化的地位,而东道主处于弱势文化的地位。在来自于兴旺社会的游客及其所持有的资本的冲击下,东道主因其经济文化的欠兴旺,难以把握自己旅游的开展方向,“东道主社会更多地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