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689949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模拟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8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晨曦xn 星宿sh 锐不可当dngB颓唐tu 取缔t 长途跋涉shC疮疤chung 哀悼dio 风雪载途ziD猝然c 匀称chn 束手无策sh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师部置的作业我们必须及时完成。B中午,食堂饭桌上到处是剩饭剩菜,浪废严重。C全校师生嘹亮的歌声如雷鸣般响彻云宵。D希望你们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B春天的植物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C青少年要正确

2、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我们厂有优秀的有30年工龄的四位老工程师。从他的文章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市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17枚金牌。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3、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5、选出与“得之则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宫室之美 B、马之千里者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故逐

4、之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B、妻妾之奉 奉:献上C、贤者能勿丧耳 丧:丢掉 D、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心情。) B、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不可能得到。) C、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面对灾祸也不会躲避。) D、万钟于我可加焉?(高官又怎样来给我们加官进爵呢?)8、选出下列一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A、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求得生存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B、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生命那么更

5、重要,那么,凡是得到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的呢?C、如果能使到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求得生命的手段,哪有不用的呢?D、如果使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生命那么重要,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都不会用。9、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来,人生一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B、“故患有所不辟”,是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 C、“贤者能勿丧耳”是因为贤者能坚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对“不辩礼义而受万钟”持反对态度。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第1主张“舍生取义”,第2段反对见利忘义。两段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使论证

6、更有力。 B、本文第1段运用比喻论证,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本文大量运用反问句,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量。D、善于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孟子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的方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论证了中心论点。三、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15分)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佛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

7、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

8、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

9、“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10、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

11、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节选自西游记11、本文段选自西游记中哪个情节?请概括本文段大意。(3分) 12、文中对“行者”的刻画,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13、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文段中哪个人物?为什么?(3分) 14、本文段能体现出这部小说的哪些写作上的特色?请举例谈一个方面。(3分) 15、从“行者”打死“白骨夫人”的行动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吗?请谈一谈。(不少于30个字)(2分) (二) (12分)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

12、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象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象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象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得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