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891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结构施工方案(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 苏州通力机械厂研发车间大楼工程位于苏州新区永和街4号,北侧相邻已建装配车间,。车站横跨蓝村路,其西侧为新区主干道东方路,东侧有海富花园、富都商厦以及蓝村大厦等高层。 二、工程特点 1、蓝村路车站主体结构长334.24米,北端头井(13轴)宽25米,南端头井(4244轴)宽28米,标准段宽23.2米(310轴)、26米(1442轴)略呈长方形。本车站为浅埋式地铁车站,基坑原地面标高约为+3.900米(绝对标高),北端头井基坑深约12.373米,南端头井深约13.140米,标准段深为10.77811.417米。 2、车站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

2、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搅拌桩桩径为850,H型钢为700mm300mm12mm14mm,搅拌桩长度分别为24米(端头井),21米(标准段),内插H型钢长度分别为23米(端头井),20米(标准段)。 3、本工程采用明挖法开挖方法,基坑共设三道支撑(其中第二道支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增设一道临时支撑,在结构施工时再进行换撑),由于基坑宽度较大,为确保支撑的稳定性以及基坑的安全,在第一道支撑的位置处设H型钢立柱桩,本工程共设46根立柱桩(其中112轴为9根),立柱桩长为21米,入土深度约为1:1。 4、本工程支撑采用609钢管。标准段第一道支撑顶在围护桩顶钢筋混凝土圈梁上,端头井第一道支撑采用单根H

3、型钢围囹,车站第二道临时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采用双拼H型钢围囹,车站第二道支撑采用钢筋砼围囹。端头井内第一、二、三道支撑最大计算轴力分别为1100KN、2600KN、2000KN,标准段内第一、二、三道支撑最大计算轴力分别为1300KN、2000KN、1500KN(实际最大轴力详见附表18-1)。支撑施工中,要求对每道支撑施加预应力,第一道施加计算轴力的30%,第二道施加计算轴力的50%,第三道施加计算轴力的70%。 5、蓝村路车站与浦东PDA线高架相结合,在车站范围内的高架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根据设计要求,高架承台在车站底板下,承台底距底板面为2000mm。 6、鉴于蓝村路车站东邻蓝村大厦、富

4、都世界等高层建筑,西傍地下管线繁杂的东方路,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根据设计要求,蓝村路车站端头井及标准段局部区域环境保护要求定为一级。为此要求端头井区域(基坑深度为12.373m),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0.3%H=3.71cm,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2.47cm,标准段区域(基坑深度为10.878m),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0.3%H=3.26cm,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2.18cm7、车站结构砼采用C30标号,10003000mm立柱砼强度为C40,抗渗强度均为0.8Mpa。 三、地质资料根据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提供的蓝村路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车站范围内的土层分别为填土、褐黄色粉质粘土

5、、-1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2灰色砂质粉土、-3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淤泥质粘土、-1灰色粘土、-2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1暗绿色粉质粘土、-2褐黄色粉质粘土、-1褐黄色-草绿色砂质粉土。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1)。 四、水文地质条件 1、车站范围内浅部地下水为潜水类型,地下水位埋深0.651.05米,相应地下水位标高3.512.84米(绝对标高)。2、车站基坑开挖段12米以浅的地下水为潜水类型,第3-2层灰色砂质粉土的富水性及透水性相对较好,是该段内的主要含水层,根据已有的勘察资料,该层土的渗透系数K在10-510-4cm/s之间。五、参考的规范1、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 DBJ

6、08-202-922、上海市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GJ08-236-1999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5、地铁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22条)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8、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91第二章、 施工部署 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本工程的施工现场作如下布置(见附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施工便道 1)施工便道宽8米、厚20cm,内设12200(上下排)钢筋,采用C25砼。施工便道路面

7、标高为+4.100m(绝对标高)。 2)靠东方路一侧的施工便道由于受到东方路封交的影响,施工便道分两次浇筑,封交前先浇筑临时围护内施工便道,封交后再浇筑临时围护外的施工便道。 3)在施工便道浇筑前,须先设置各管线保护的监测点。东方路上的原管线窨井盖须由原标高提升至施工便道路面位置。 4)由于东方路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为+3.700m左右,其距施工便道底为200mm,为了保护原东方路非机动车道的黑色路面,并确保施工便道的基础强度,利用黄砂(加水夯实)从东方路非机动车道路面回填至便道底标高。 5)浇筑施工便道时,在靠近基坑一侧用混凝土浇筑300100mm的挡墙。 2、排水明沟和集水井 1)排水明沟设

8、在施工便道外侧。 2)排水明沟尺寸为250250mm,采用砖砌,表面用1:2水泥砂浆粉刷,并设约2的泛水。 3)集水井尺寸为2仓100010001000mm,采用砖砌,表面用1:2水泥砂浆粉刷。集水井周边设48钢管护栏。 4)排水明沟的水通过泛水流向集水井,经过2仓集水井的沉淀,再通过300排水暗管流向城市排水管道。 5)为防止明沟堵塞以及集水井的沉渣过多,派专人定时对明沟及集水井进行检查清理。 3、施工护栏、照明布置 1)施工护栏高度为1.2m,采用48钢管护栏,其立杆间距为2000mm,预埋在圈梁或挡土墙内,横杆共2道,其与立杆的连接采用常规扣件。 2)48钢管护栏表面须涂刷防锈漆,设警戒

9、色(黄黑相间)。并绑上绿网。 3)考虑到工期较紧,交叉施工和夜间施工较为频繁,因此,在基坑两侧每20米左右布置一只电箱,提供现场的施工用电和照明用电。 4)施工照明采用3.5KW大太阳灯,其布置间距为基坑两侧各每20m左右一只,基坑开挖期间,考虑局部地方较暗,因此按施工需要另设1KW小太阳灯。 5)在基坑开挖期间,委派具有上岗证的电工轮流值班,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4、设备和材料堆放场地 设备和材料堆放场地设在基坑的北端,考虑施工场地较狭窄,因此须认真合理地对场地进行布置,充分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相关的不同设备和材料,作到整洁有序。 二、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准备 1、人员计划 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合理

10、分批组织人员进场(见附3:人员进场计划表)。 2、材料计划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为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见附4:材料进场计划) 2)根据材料需求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以落实。 3)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做好验收保管工作 3、机械设备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机具配备要求,数量及施工进度安排,编制施工机械、机具进场计划(见附5: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三、施工技术准备 1、 作好调查工作:气象、地形和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地上、地下情况的调查,各种物质资源和

11、技术条件的调查。 2、 熟悉、会审施工设计图纸,力求将图纸中的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3、 各类施工工艺的设计、安排、试验、审核。 4、 编制和审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 5、 提出机具、材料、构件、安装设备和外委托计划,保证工期进度的需要。 6、绘制施工平面图。 7、安全、技术交底完成。 8、建立施工管理网络图(见附6:施工管理网络图)。 四、交通运输管理 1、本工程临近东方路,为确保行人的安全以及交通运输的畅通,指派专人进行交通管理,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2、为保证在基坑施工时,基坑两侧的施工便道能相通,在车站21轴位置浇筑一条宽为8m的临时施工便道,便道厚150mm,采用C25砼,

12、内不设钢筋。 3、在基坑施工阶段,为避免由于车辆、机械设备过多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委派专人进行交通协调,基坑东侧的车辆从蓝村路上的大门进出,基坑西侧的车辆从东方路上的大门进出。 五、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基坑开挖计划于7月25日开始,具体进度计划见附7:施工进度计划表。第三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放样 一、测量仪器高精度的索佳SET-2B全站仪一台,辅以J2经纬仪一台以及高精度索佳水准仪二台。 二、轴线测放 1、利用地铁总公司提供的基准点,引测各轴线测放控制点并做好保护。2、在基坑两侧测放各轴线控制点,并做好保护。 三、标高测放 1、根据提供的水准控制点,离开基坑一定距离,在基坑外侧放一点临时水

13、准点并做好保护。 2、在圈梁或挡土墙侧面用墨线弹上水平控制线。 四、施工期间的测量 1、在基坑开挖阶段,每开挖出一个工作面,由测量员测放出支撑的位置,并用十字线标好。 2、在开挖过程中,由测量员测放每开挖层的标高,并作好明显标记。坑底标高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 3、当垫层砼或每结构层砼达到一定强度时,由测量员用墨线弹出每根轴线的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经监理工程师复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每层结构钢筋绑扎完毕,由测量员测放砼面标高,标高线用16钢筋控制。16钢筋沿纵向通长布置,其横向间距为2000mm。5、侧墙、立柱或梁制模完毕,测量员须进行复测。 五、测量保证措施 1、所用测量仪器使用前

14、均经过专业部门检查核定,合格后使用。 2、新建的轴线控制网的理论计算需经监理工程师复核。 3、新建的导线控制点请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临时水准点请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5、测量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担任。第二节、立柱桩打设方案 1、本工程采用明挖法开挖方法,基坑共设三道支撑,由于基坑宽度较大,为确保支撑的稳定性以及基坑的安全,在第一道支撑的位置处设H型钢立柱桩,立柱桩长为21米,入土深度约为1:1。 2、立柱桩采用40040020mmH型钢,其打设机具采用振动锤。 3、立柱桩的桩位须由专职测量员测放,以避免其影响支撑的安装。(立柱桩的桩位详见附8:立柱桩桩位布置图) 4、立柱桩在打入过程中由SET2B全站仪和J2经纬仪双向控制,确保其垂直度。 5、立柱桩采用分段打入的方式,一般分为三段,每段长78m,两段之间的连接利用加强钢板焊接。(拼接方法详见附9:立柱桩拼接方法示意图)6、立柱桩与立柱桩之间的连接采用双拼32槽钢。槽钢与立柱桩焊接,并充当支撑的托架。(详见附10:支撑加固示意图)第三节、基坑开挖和支撑施工 本工程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为12.373米,设三道斜支撑,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0.878米,设三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