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缺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68629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能力缺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业能力缺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业能力缺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能力缺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能力缺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缺陷及完善途径杜培恩在分析专业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时,我们往往会论及专业课教师的专业 能力不足问题,因为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 但在对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时,却往往是隔靴搔痒,找不到症结所在, 所有改善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案,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专业教师的专业能 力到底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又是如何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通过何种途 径来克服这些缺陷?.我不揣浅陋,谈几点思考与认识,以旧教于大方之家。一、专业能力缺陷的种种表现技能动作的示范能力弱。因为专业教师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培训经历的不完善, 导致大多数人自身专业技能的规格比较低(具备高

2、级技能证的人很少),技能单 一,而且其技能迁移能力、技能创新能力几乎没有,技术基本功也不十分过硬。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其示范的能力较弱。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技能动作,几乎做不 出示范动作的教师,大有人在。我们知道,技能的学习,首先从模仿开始,如果 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示范,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模仿的对象,期望学生能又快又 好的掌握技能动作,就无异于天方夜谭。对专业岗位技能的分析能力差。任何岗位技能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结构,专业 教师能否对这些技能结构作精确的分析和解构,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 只有对岗位技能的结构了然于心,他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技能教学方案。这种 分析能力是建立在对技能形成规律有清晰

3、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如果对岗位技能中 的单项技能、单元技能、综合技能和技能迁移的形成规律一知半解,教师就没有 办法拿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现在的专业教师,由于在大学阶段没有学习过技术 原理等相关课程,其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和现在的中职校的技能训练又别无二 致,基本上不了解岗位专业技能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不能对技能做合理的解构, 其训练方案的设计就缺乏了必要的依据。技能训练模块的设计能力不强。以项目为训练模块设计的核心,已是现代技能 训练的潮流,将理论和技能训练整合成一体,有效的解决了知与行脱节的问题, 效率高,效果好。但如何确立训练项目,如何围绕训练项目设计技能动作、编制 技能动作规范,如何整合专业理

4、论,如何制定技能训练评价方案等等工作,都需 要专业教师来完成。但限于教师对技能形成规律的认识不到位,对岗位技能结构 的不甚了了,导致很多人不具备技能训练模块的设计能力。有的人甚至还缺乏技 能训练模块的设计意识,依然采用落后的师徒传授式的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模块 的设计能力不足,也集中反映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修养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技能训练的评价能力不足。科学的平价、评价结果的恰当运用,对技能教学质 量的不断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这没有引起广大专业教师的足够重视。评 价手段单一,结果性评价占主导地位,过程性评价很少运用。训练过程中的细节 评价,如动作的规范性、速率、节奏等,

5、还没有纳入评价范畴。这直接导致技能 训练方法的简单粗放和技能训练效果的不尽人意。事实上,技能训练的评价, 是一个立体的体系,既有结果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既评价其技能规格是否 达标,也评价其技能动作的规范性、速率、效率和训练中体现出的职业素质等。 不能以简单地制作一个工件,或完成一项任务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岗位技能。在 教学实践中,很少有专业课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拟订相应完备的评价方案。 有些专业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原理知之不多,有心评价,却无力设计评价方案。影象资料的采制、编辑和运用的能力欠缺。影象资料的灵活运用,已经成为现代 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复杂的技能动作的分解示范,如果利用从不

6、同方 位录制的影象,反复播放、讲解,可以有效提高训练的速度。对学生技能训练过 程进行录象回放,让学生对自己的技能动作进行诊断,比教师的评价会更有效。 但实践中,影象技术还很少被采用,原因恐怕旧在于教师的影象技术薄弱,不能 根据教学需要去采制、编辑和运用影象资料。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教学反思的能力有待加强。或者说大多数专业教师还缺乏主动反思的意识,教 学反思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师的职业习惯。预先拟定的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发现了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同一方案对不同的学生适应度有何差别、怎样调 整方案以求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的思考,随时拿 出相应的方案。这种思考的过程,

7、就是对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的反思过程。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的优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差,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 样的问题,教学难度大,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针对不同 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要,以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如果对教学过程不作反思,不能因人、 因时、因境去改变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够理想。有些教师的教案多年不 变、训练手段多年不变、评价方式多年不变,甚至学生的训练课题也多年不变, 就是因为教学的反思意识差,反思能力弱。不能因材施教,

8、“量体裁衣”。二、完善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专业教师的这些能力缺陷,并非集中在所有人身上,很多专业课教师仅仅 是缺失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能力,而且这些缺失的能力并非不可弥补。通过个人 的主观努力、学校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规范管理,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缺失的能 力就会回归。一、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完善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 能发挥作用,如果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结构,成为专业教师的自觉追求,通 过教师主动的学习、反思、和实践的锤炼,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 升,岗位能力会切实增强。当然个人的主观努力,也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 引导。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意识的

9、觉醒。向专业教师提出专业能力标准,让专业教师自行规划专业能力发展方案,要求在一定 时间内必须达标。比如技能操作的示范能力达标,可以规定在相应的时间内,分别 取得高级工证、技师证、高级技师证,如不达标,则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果达 标,则可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定、业务进修等方面获得优先权,同时获得一定的 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对专业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调动专业教师提高 专业能力的积极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专业教师有机会向专业能力高的同志学习。通过交 流、对比,让教师自己查找与高水平教师的能力差距,汲取别人在专业发展方面 的经验教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敬业和勤奋、学习与反思,是专业发展

10、的必备 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让专业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帮助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想方设法为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影象技术的学习, 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设备。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够逐渐掌 握这一技术。必要时,专业教师还需要去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大型企业的车间, 向高级专业人员学习取经等,都需要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校方的支持,是教师 主观上追求专业发展的高效催化剂,将会不断推动专业教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二、学校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是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 素。以校本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在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提高反思

11、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大多集中在对一节课、 或一节课的某一环节的得失上,缺乏系统的有深度的反思。反思能力的缺失,主 要还在于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薄弱,缺乏对问题深究的意识,不善于将问 题分类梳理,寻找各问题间的因果关系,也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 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将专业教师吸引到有深 度的问题研究中来,在研究中,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逐渐形成 反思的意识,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加强对专业课教学的过程监管,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目前的技能课 教学,还缺乏严格的规范标准,有些专业的技能课教学,甚至还没有完善的教学 计划

12、,教师授课计划不周密,方案不细致,评价不到位,这些既影响了教学质量, 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能力发展。学校应组织力量研制各类专业技能教学的计划、 方案,并要求教师严格依计划编写训练的教案,包括训练的模块、技能动作的顺 序、动作规范、动作速率、评价表等,课后写出训练情况记录,查找问题,提出 改进方案。对上课随意性较大的教师,应予以惩戒。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会 有高质量,高效益,才会培养出教师自觉提高专业能力的意识,才会让教师不断 地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加大对教师业务进修的管理。业务学习既包括专业理论,也包括新的技术、工 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要让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 拓宽视野,发现不足,才能为专业发展提高必要的知识基础。如果错误的认为已 有的知识储备足以应付教学需要了,将导致专业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学校应有 完善的专业教师业务进修的管理方案,针对不同教师不同的专业能力缺陷,提出 不同的业务进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