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68572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课堂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进课堂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进课堂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进课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课堂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进课堂设计,提高教学品质开篇的话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而今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如果还是仅凭手中的教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学生循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习,其结果必然是,课堂的效率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也许会有“压出来”的高分,但学生创新思维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坚持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鼓励教师朝着反思型、研究型方向发展,高桥-东陆学校自2005年起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将课例作为载体,通过同伴互助、集体备课,不断反思教学设计和

2、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学校认识到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即没有课程专家等高一层次指导,同伴互助常常会是“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而只有和教育专家合作互动,才能使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作为浦东新区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研究基地,学校参与了一系列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同时参与了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基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在上师大专家的带领下,老师们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生的学。课堂的改进,使教师的集体研究能力、个人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课

3、堂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教研组的活动已不再是常规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政令的上传下达。学校逐渐意识到,只有转变教研组传统的职能,培养教研组的研修文化,凸现教研活动的研修功能,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追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双赢。以课例为载体开展集体备课模式研究医生拥有医案,律师拥有判例,工程师拥有工程案例,那么教师也应该拥有课例。所谓教学课例,是教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一般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针对存在于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中的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方式较易被教师接受,是一种有效的、常态化

4、的研究方式。几年来,高桥-东陆学校聚焦课堂,坚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即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课例,教师间开展小组合作。这个课例可以是一篇课文,也可以是一个单元,针对这个课例,小组成员先个人分别写出简单教案,对“教”与“学”进行初步构思,力求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现出组内研究专题;之后交流各自设计思路,形成一个核心教案;最后,组员轮流上课,并对每堂课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写出改进的方案,从而在行动反思中实现连环跟进。以数学教研组的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为例,教师围绕本组“从作业入手了解学情,关注学生学的活动”的研究专题,集体备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轮备课,主要内容是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5、的综合运用。备课时教师们针对如何了解学情展开讨论。以往教师靠自己的经验,靠对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情,但是这种做法过于主观、片面。如何能客观、准确地了解学情呢?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提出可以设计“学情调查单”,通过问卷来了解学情。接下来老师们围绕这节课的学情调查单应该设计哪些问题又展开讨论,希望借此了解学生已掌握的关于平行线的知识。但是两周后要上的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学情必然又会发生变化,失去了时效性的学情调查无法有效地指导教学,降低了了解学情的意义,这又该怎么解决?带着这样的困惑,老师们进行了第二轮尝试。第二轮备课时,教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再完成学情调查单,这种

6、做法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这节课已有知识和课本上新知的掌握情况,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没有预习习惯,不会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不会预习,只是浏览教科书而已;还有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好的同学不认真预习,这样了解到的学情不够客观、科学。第三轮备课时,教师们讨论出一个方法,利用“预习课”来了解学情。预习课主要解决整体问题,不是针对一节课,而是对于一个单元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打算怎么解决,显示一个单元的脉络。老师们安排用一堂课预习,剩下的几堂课讲课,在剩下的几堂课上有的放矢地解决具体细节,解题技巧等。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了学生的“已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应知”。通过预习课了解学情是

7、积极地了解学情,客观地了解学情。经过集体备课,教师们精心设计的预习作业单简单、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既可以提前感知本章的知识,知道本章知识的发展、走向,又可以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内容。这样的学情调查,不仅了解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还能反映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重视学情研究专家带着教师一起磨课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学校认识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帮助了解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间的差距,对教师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同层级的横向支持,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即没有课程专家等高一层次指导与

8、引领,同伴互助常常会是“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只有和教育专家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研究走向深入。2009年3月,学校参与了上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了一系列研究主题,如语文教研组的“读写结合”研究专题,数学教研组的“数学作业包设计”,英语教研组的“关注课堂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效开展”等。上师大中文系王荣生教授带领博士生团队和高桥-东陆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一起磨课,就“读写结合”基本形态、教材的基本定位与“以读促写”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的转化等问题,为教师做了细致的指导。专家要求,每一堂研究课前,教师先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情。教师的教学目

9、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活动的设计等都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情。在语文教研组的辐射下,学校为其他教研组也聘请了相应的专家,和教师一起磨课,在基于学情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英语教研组在进行“关注课堂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效开展”的专题研究时,鼓励教师以“同课异构”形式同时上研究课,在“异构”上既实现了集体备课的资源共享,又突出了基于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体育教研组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体育课上“学生自行设计健身游戏”的教学环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政史地教研组则着眼于缩小学生生活阅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时空距离,致力于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环节,

10、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和专家一起磨课,教师们的教学设计目标适切,选点准确,学情分析充分,方法指导适当。对学生的指导内容更新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更生动、更有效了。和专家一起磨课,不仅改进了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磨练了老师。围绕着课例的交流、探讨,在教师中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发展。学校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修氛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区骨干教师的比例已超过了区平均水平,在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高桥-东陆学校有9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学生的发展也

11、是十分显著,有众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新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以问题为导向凸现教研活动的研修功能当学校的教学研究聚焦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研究基点的时候,课堂教学形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何让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持续高涨,迫切需要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高桥-东陆学校十分重视教研组教研活动功能的转型,把教研重点从重在组织常规教学活动转为重在培育研究状态,突出研修的功能。学校首先组织教研组在反复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四年发展规划,将学习内容、研修专题、课堂实践及发展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阶段,并要求有年度评价措施。在培育教研活动的研修功能上,

12、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确立阶段性的研修专题。在2009学年,学校参与上师大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项目,在上师大专家的带领下,学校组织各教研组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对“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研究从理论层面予以明晰。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形成了组内的研修专题,如语文教研组确立以学的活动为主题的“读写结合”研究,数学教研组确立了从“作业设计入手关注学情”等研修专题。在研修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教研活动既要有常规的要求,又要有深度的推进,切实解决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成长。例如数学教研组在围绕“如何了

13、解学情”的问题上,经过三轮备课,组内教师经历了困惑、摸索、明朗三个阶段,掌握了了解学情的基本方法,更多地从学生“学的活动”出发设计课堂活动。随着课堂改进走向深入,教研活动的研修内容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在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学校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于如何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正确、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对“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不够清楚。因此,在2010和2011两个学年中,学校确立“关注学情,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的研修专题,引导教师关注课时教学目标发展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引出了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层次教学问题。为了激励教研组更加重视开展研修活动,学校制定了高

14、桥-东陆学校教研组达标创优方案,开展每学年一次的优秀教研组评审工作。通过教研组的达标创优活动,使教研组的研修工作更加规范,组内教研氛围日渐浓郁。学校强化教研活动的研修功能,帮助教师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还研究学生的学,提升对教材的解读能力、问题的研究能力和课程的执行能力。这既锤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强化教研活动的研修功能,提升了教研组的建设,培养了教研组的集体研究能力,既培养了骨干名师,又促进了教师的群体发展。在浦东新区四年一次的严格评审中,高桥-东陆学校的语文、美术、体育三个教研组荣获浦东新区先进教研组;由学校领衔的英语教研联合体也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教研联合体。几年来,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教学所发生的问题,着眼于学情研究,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