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68273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教学目标的表述易安定内容摘要:教学目标表述中的笼统、模糊、抽象、主体混乱、“三维”错乱等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性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真正弄清楚有关教学目标内涵及具体的设计要求,并改革表述方式,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要素。关键词:教学目标表述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简言之,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1具体说来,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技能、得到什么体验、懂得什么道理等,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就应该再加上一条: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即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达到的结果)。那么,教学目标也就成为教学设计的一条主线。正确确定教学目标,而又能够准确、明确地表达(叙述)出来对教学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 如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作用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一、现象探寻案例: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操作、比较与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3.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4.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一年级已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里再来进一步地认识。教学时,应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亲自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经历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在

4、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析:该案例摘自某省级专业网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字面看,有以下问题值得商榷: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操作什么、比较什么?不清楚。2.“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内容和任务不清楚。3.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多达10项,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而且,学生的这些能力在他们学习的任何一个学段和学科都是必须关注的,不知道在这一节数学课上能培养到什么程度。4.“通过能够”的主体是学生,而“培养”的主体显然是教师。教学目标是学生学

5、习活动要达到的结果,主体是学生,不应该是老师。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是老师,“经历,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谁“通过活动”?如果是“老师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显然不可能;如果是“学生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使”就是多余的。2.“获得经验、发展观念、培养能力”等,这些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吗?上述现象并非个别,它大量地存在于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案(或教学设计)里,也存在于我们某些畅销的并自称为“顶尖”的参考书中,如某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小学语文各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基本一致:认识几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读课

6、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等。在某初中数学教学参考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当前,教学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笼统、模糊、抽象。如“培养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有感情地读课文”等,正确的废话,无法操作,无法落实。2.面面俱到,大话套话。如上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3.行为主体混乱。4.“三维”设置混乱。5.过程与结果分开,方法与内容分离。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目标不明确”。设计的目标不明确,上课时就不可能做到“目标明确”,“目标不明确”等于“无目标”。“无目标”的教学怎么可能保证其“有效性”呢?二、原因分析教学目标表述中存在

7、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一)教育思想陈旧。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三个中心”,其一就是“教师中心”,“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讲授”、“传授”就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是主体,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施加于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等。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必须遵循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引导而不强加,启发而不灌输,促进而不强迫。(二)教育理念滞后。新课程改革的流行词是“理念”,理论、思想、观念等熟悉的名词被淡化。“理念”似乎强调的是“行动”,而太多的具有行动性的“理念”并不能解决“行动”问题,反倒让一些教师感到

8、“无所适从”,因为“引领者”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谈“行动”,老师们则无法规划自己的行动,他们“设计”出来的方案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大多是为接受某种检查而准备的,具体的教学行为则更多地是凭经验、凭习惯或靠模仿。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难免会出问题。(三)技术水平缺失。教学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到今天的教学设计,是一个专业发展的质的飞跃,而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换。做教师培训的专家们及其教学的实施者是否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课改的培训者是否关注了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具体工作?很明显,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大部分是属于老师们“不知道

9、”如何表述造成的。(四)专业引领错位。这里引用一个来自我国当前最权威的某教育技术培训教材中引用的案例小语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这样设置的: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喜出望外、涌出”等词语;能完成课件中提供的“填空”练习,会口头练说“她想-但又一想-”的句式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说-”进行主题打写。过程方法: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

10、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从品读大量有关爱的故事中,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不难看出,这和本文开头引用的案例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学科不同)。另外,时下流行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赛教课点评者大多也是关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而很少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五)教学风气不正。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都是非常敬业的,也是非常好学的。但在学习中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重视学

11、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而不太重视学习科学理论,对别人的经验喜欢模仿而不善于内化。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照抄照搬的多,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少,许多教师很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也很难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教学思想。人云亦云者的结果是闻人云而不知所云。三、对策建议教学目标表述只是教学这个复杂而又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小元素,但窥一斑见全豹,且这个元素又非常地重要。如果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存在的问题或许不难解决。(一)改善学习是根本。非重复性是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科学理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如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教育心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学习中除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12、外,更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一个好教师不但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更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学设计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二)改进实践是目的。校本研修已成为当前中小学的流行色,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教师已清楚地认识到,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举措。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自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改进实践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这就是说,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

13、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明确要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正确、准确、明确。所谓正确,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即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所谓准确,就是确定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期望的结果与现实水平的差距),目标要适度,学生“跳一跳”可以实现,目标过低没有意义,目标过高学生无法达成同样没有意义,过低过高的目标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明确,就是目标是否达成可以测量。杜绝无法落实、无法测量的正确的废话。二要体现“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实现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是学生,可以不出现“学生”一词,但能从语义上明显地

14、“读”出“学生”,防止主体混乱。要避免使用“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等词语。(三)改革方式是途径。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旨在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人素质形成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但如果“三维目标”分开表述,极易造成“三维”可以割裂的错觉(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许多目标无法归类而导致归类不当,如“会运用解决”、“分享快乐”等目标究竟应该放在哪一“维”?笔者认为,“三维目标”不能分别表述,而应融为一体,这既是“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其表述形式是:通过某种活动或在某个条件下运用某种方

15、法(行为条件),完成或达到(行为动词)某个任务或结果(表现程度)。其中“通过某种活动或在某个条件下”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成任务”、“达到结果”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完成”或“达到”也可能是“经历”、“懂得”、“知道”、“体会”等,这些又主要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引用的两例,可以做如下修改(由于不针对具体学生,设置的目标不一定准确,仅为了说明表述的形式):例一: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量一量、折一折等)、比较与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画一画等活动,与同伴交流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例二:小语七颗钻石的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等15个汉字的笔画顺序,能正确识记“”等8个汉字。2.通过熟读课文(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故事,能用“焦渴、喜出望外”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3.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理解水罐变化的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本文讨论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指出的是,诸如“课标”中关于“能力”、“习惯”、“感情”之类的要求确实需要重视,但这不是一节课或学习一篇课文能够做到的,这正如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