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8252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装备是基础,机车车辆工业是关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是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有效建立和运作。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一、公司劳动定额管理现状1、公司的组织体系及员工构成 公司的组织机构属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实行公司总部、制造厂、分厂三级管理,公司总部为决策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制造厂为利润中心,分厂为成本中心。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人员均为两个制造厂的一线生产人员。其中四方

2、制造厂有员工2564人,实行劳动定额管理的人员1058人,占四方制造厂总人数的41.26%。棘洪滩制造厂有员工2490人,实行劳动定额管理的人员1012人,占棘洪滩制造厂总人数的40.64%。2、与组织机构相适应的劳动定额管理体制的建立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劳动定额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即:公司制造厂分厂。各级管理职责如下: 公司总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集团公司、地方政府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负责公司劳动定额标准的组织制定;负责对两个制造厂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对外相关报表的提报和分析工作。 制造厂的主要职责是:

3、依据公司劳动定额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负责制造厂产品工时定额的组织制定及日常管理,并组织各生产分厂贯彻执行;负责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平衡制造厂各分厂劳动定额水平;负责对各分厂劳动定额管理的业务指导。 生产分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工时定额的贯彻及分厂内部工时定额的管理,掌握和平衡各工种、各班组、各工序的定额水平。组织内部写实、测时及对工序工时定额的修订工作;组织分厂内部工时定额执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负责公司和制造厂要求的各种报表资料的提报工作;负责新产品的现场工时定额写实。 公司定额管理人员设置:公司人力资源部设劳资主管1名;制造厂设人事劳资主管各1人,设专职劳动定额管理各2人;每一生产分厂

4、设劳资员2人。二、建立全额计件工资制度,推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1、传统超额计奖分配制度对劳动定额的负面影响。 1993年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以后,公司实行的是工资加奖金的超额计奖分配制度,奖金是员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人员在每月完成规定的基础劳动定额时,可计提岗位技能工资,超出基础劳动定额部分,可计提超额奖金。为使生产人员有一定的超额奖金,工时定额在制定时,一般都预留一定的超额率,即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允许存在超额劳动。由于新产品与老产品,产品不同品种之间预留的工时超额率不同,各单位之间定额水平不同,造成生产分厂之间相互攀比,片面追求单位产品的高工时,工时定额成为调节生产人员收入

5、水平的工具,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基础性管理作用,对生产组织、质量保证、成本核算已缺乏有效的指导。2、实施满负荷工作法,成功运作定额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试点。 为了使定额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定额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试点实行满负荷工作法。试点工作在转向架分厂进行。首先对转向架分厂焊接工段的制造工艺进行了规范,由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对焊接工艺、焊接规范的分析研究,确定了不同焊缝每米施焊时间,以此制定出各焊接零部件的作业时间;定额人员通过现场跟踪测时,验证和修正作业时间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焊接工段的技术定额。 实施技术定额后,生产人员严格按技术定额定岗定编。依据焊缝焊接技术要求将焊缝焊接分为三级,对员工实行全员

6、考试考核,按三级焊缝的要求竞争上岗,并要求竞争上岗的操作人员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满负荷操作,同时工资分配不再与超额率挂钩,变岗位技能工资制为全额计件工资制。这一举措使生产管理更加有序,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W-160转向架就是在这种改制背景下制造出来并得到用户高度认可的高质量产品。3、全面对生产人员推行全额计件工资制,提升了公司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 为确保全额计件工资制的顺利实施,公司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进行了改进。定额制定是以实动工时为目标以满负荷工作为前提,不再预留超额率。制造厂和分厂成立了两级劳动定额审查组,通过对历年各种车型、产品工时定额写实情况及实动工时

7、的统计与分析,结合公司先进工艺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重新核定了各车型的工时定额指标,为全额计件工资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可靠的经济保证。按照上述宗旨,棘洪滩制造厂各车型工时定额平均压缩近50%,四方制造厂各车型工时定额平均压缩近30%。 全额计件工资制的分配形式 在公司对制造厂实行“工业增加值计提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制造厂对生产分厂以满负荷工作法所确定的新劳动定额为依据,按完成代表产品产量和核定的台车单价进行全额台车计件工资总额分配;生产分厂对个人按完成的不同的工作物等级的劳动定额和单价进行全额计件工资分配。 工作物等级的划分及计件单价的确定 计件工资制的基础工作一是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二

8、是工作物等级的合理划分。为此公司和制造厂分别从等级的划分、评定要素、评定方法等方面对生产分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工作物等级划分为三到五级,分别从技术复杂程度、质量精确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工作繁重程度四个要素进行评定。工作物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各分厂的实际情况,区别各分厂不同的作业性质,以四个要素为依据,分车型、分工序进行划分的。机加工为主的分厂对工作物划分不同的等级,集体作业为主的分厂根据员工的技能和在集体作业中的作用、重要度划分等级或A、B 、C角。工作物等级的设定按一定比例实行宏观控制。 在确定计件工资单价时,各分厂以制造厂核定的分厂台车单价为依据,以台车工时定额为基础,

9、确定分厂平均小时单价。再按平均小时单价分别确定工作物等级的单价或A、B、C角的计件单价。4、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劳动工时定额的修订和完善,对计件单价科学、合理的确定,一是较好的解决了同劳不同酬问题,二是提升了劳动组织的有效性,三是合理优化了员工结构和配置,四是使分配更具合理性、公平性,调动了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较好的控制了人工成本,工资总额的宏观控制更为有效。三、几点体会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市场决定机制和绩效决定机制的建立是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0、2、加强劳动定额的日常反馈和分析,实施动态管理,是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3、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性、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劳动定额的水平决定着企业人工成本的合理性和盈利能力,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也遇到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定额管理如何适应尚不规范和尚不成熟的市场。因受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生产组织条件影响,特别是受订单制造周期的不确定性影响,劳动定额的科学规范管理还存在一定困难。机、客车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从设计到产出至少需要5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目前

11、客户通常要求公司在接到订单后2、3个月内交出商品,致使公司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劳动定额标准也难以得到贯彻。这些因素都会对劳动定额的规范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要研究劳动定额制定的快捷化和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2、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行为的影响较大。劳动定额作为公司的一项基础工作,应以平均先进水平为依据制定,并作为标准作业时间去指导生产人员作业。但员工技能水平不高,未经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违犯工艺规程作业,片面追求产量,是劳动定额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品种多、变化快、批量少等因素也给生产组织和劳动定额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还有因客户和自

12、身原因造成的设计更改、工艺不规范、配件供应不及时等造成的返工、误工等都直接影响到劳动定额的规范执行和有效管理。 4、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手段,也远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劳动定额的制定仍停留在以估工、类比为主,搞技术定额工作量大,因人员、时间限制,难以适应产品的更新速度。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手段落后,影响了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四、 进一步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思考1、改革传统的定额管理模式,实现定额管理的现代化。 劳动定额管理是公司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是公司内部分配与生产组织的重要依据。加大劳动定额管理投入,积极探索劳动定额管理的便捷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劳

13、动定额的微机化管理,使其与PDM、CAPP等对接,提升劳动定额管理水平。2、以效率管理作为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 实施效率管理主要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改善工作方法。传统的定额管理只注重时间标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工作方法和操作者动作规范性的研究。要使劳动定额管理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必须对劳动定额工作本身进行改革,把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结合起来并统一到效率研究上来。另一方面,劳动定额管理方式必须由传统的以“控制”为核心的行政手段,转化到使劳动者积极主动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公司的效益挂起钩来,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提高效率效能的作用。3、改革劳动定额管理方式,实现劳动定额管理与公司内部分配的有机结合。 劳动定额是

14、衡量生产人员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尺度和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这种按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意识是公司内部分配机制形成的内在因素,因此要促使公司实施效率管理,必须制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动态管理机制,并与公司内部分配有机结合。4、重视劳动定额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 目前对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仍以手工为主,人为因素多,效率低,准确性差,在公司各项管理中已处落后状态,不能适应公司管理及发展要求。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已迫切需要建立与产品开发(PDM)、工艺分析(CAPP)相联系的计算机制定系统和统计与分析管理系统,实现对工时定额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评价

15、体系,为逐步建立与生产计划、配件供应、劳动力配置、工时定额计划、员工劳动评价、工资分配等相联系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做好准备,以适应公司内部基础管理要求和公司发展的需要。5、提高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的素质。 公司的劳动定额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既是工艺师,又是管理人员。必须熟知产品的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同时又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因此应选拔那些责任心强,又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承担,并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公司劳动定额管理水平。6、开展行业间的取经活动。 开展行业间定额水平和管理方法的取经活动,为公司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认识和业务素质,创新思路,少走弯路,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对我公司近几年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简要总结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思考。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导下,通过向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公司的劳动定额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