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67895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试题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2分,共31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shu)郦道元(l)僦赁(ln)B绝巘(yn)亦未寝(qn)雷霆(tn)C涧肃(jin)夕日欲颓(tu)一舸()D素湍(tun)藻荇(xn)罗绮(q)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断绝)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既望:农历十六

2、)4下面的诗句与原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B两岸猴声啼不住,轻舟已渡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D夜阑风吹卧听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康

3、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8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9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C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D这首诗借景抒情,前

4、半部分写景是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表达诗人的愿望。10、解释加点的词。(3分)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四时俱备()步于中庭()随波而逝()溯迎而上()11.根据要求填空(10分)(1)归园田居表明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的诗句是:_,_。(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4)登岳阳楼中概括诗人流离生活的诗句是_,_。(5)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 _, 。二、古文阅读(共34分)(一)三峡 郦道元(8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5、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1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4文末描写“高猿

6、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二)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518题。(16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7、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8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 ,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8、_ _”的语句中。(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10分)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

9、善于)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20.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广起, 夺而杀尉 B.而山不加增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21.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22.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三、古诗赏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324题。(5分)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2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

10、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分)参考答案一、1A 2D 3A 4A 5B 6C 7C 8A 9C 10、飞奔的马 快 都 散步、漫步 去、往 逆流11略 12、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3、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1分)14、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15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6(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7(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

11、中做步。18(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C(2分)20.D(2分)21.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22.水军演习(1分)、弄潮表演(1分)、观潮情景(1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23.(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24.(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