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67894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托班观察记录【精粹版】【篇一】 观看记录: 涵涵抓着书的一半,团团紧紧的抓着书的另一半。两个人都没有松手的意思,边抢嘴里边喊着:“我看!我看!”是谁先拿到的书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假如在这样抢下去,图书肯定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我走过去说道:“为什么肯定要抢呢?两个人就不能一起看同一本图书了吗?”我还没有说完,团团立刻接着说:“共享!”“对,共享,说的真好,也要这样做。”既然孩子有共享的意识,就不需要我再做什么了,于是便走开。但我在暗中静静观看着他们。团团很象个大姐姐一样把书给了徐胜凯,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书,反而失去了刚刚争抢时对书的深厚兴趣,没看两眼就把图书送回了书架上。

2、 分析: 1、团团这个小朋友已经具有共享的意识,但是在行为中还不能很好的掌握自己。教师提示了就能做到,不过通过行为明显把共享和谦让搞混了。 2、涵涵虽然得到了图书,但是却失去了兴趣,说明幼儿对于图书的内容本身没有太大兴趣。或许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沟通会更有欢乐。争抢的缘由有可能是出于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发生的事情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看看其他孩子的反响,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把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学会了共享。 2、将共享和谦让意义区分,帮忙孩子理解。在不怜悯况下可以正确做到谦让和共享。 3、如何将幼儿共享谦让的意识有效的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家园的合作,以及平常一点一滴的渗透

3、。如树立良好的典范,教师、家长的典范,幼儿的典范。文学作品感染幼儿,移情训练、正面强化鼓舞等等。 建议批阅: 你在工作中,细致而敏捷,有着许多富有制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方法和发觉。作为教师的你要通过细致观看每位孩子的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缘由,才能有更相宜的富有共性化的训练措施。 幼儿交往力量的培育离不开一日生活任何环节,你可以在每个环节中进展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为他营造与同伴交往共享的自然时机。我们艳羡你们,孩子们喜爱你们,信任你在教学工作中肯定有很多感想与反思,让我们一起登记来好吗?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吧! 【篇二】 嬉戏背景: 娃娃家是学前前儿童喜爱并擅长仿照学习的角色嬉戏。2-3岁的托班孩

4、子,在嬉戏表征上水平大都只是停留在摆布玩具上,进入小班了,为了丰富嬉戏的情景,教师增加了角色的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对此特别的感兴趣。 嬉戏行为实录: 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听见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日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知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日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

5、”他们俩听了以后用劲地点了点头。 嬉戏行为反思: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头接触角色嬉戏,所以对角色嬉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爱扮演其中的角色,特殊喜爱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 旦他们真正玩嬉戏的时候又常常会遗忘自己扮演的角色,特殊是当幼儿之间消失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爱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消失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与调整: 在嬉戏中,我们常常会提示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当怎么做?宝宝可不行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屡次提示,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渐渐少了。 【篇三】 新学期开头了,小班的幼儿

6、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难免会对父母、爷爷奶奶有所依恋,但也有不哭闹的孩子。 范文轩是个聪慧,讨人喜爱的小男孩。在第一天入园的活动中,他很快被幼儿园的新环境所吸引。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抱娃娃,一会儿看图书,心情非常开心,我很快乐有这样适应力量强的孩子。 两三天过去了,范文轩在这两三天里,早上能向教师问好,并主动与奶奶说“再见”。由于哭闹的孩子较多,我便让范文轩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他和其他几个不哭闹的小朋友也玩的很快乐。 可是第四天中午吃饭时,我正忙着喂几个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抬头一看,范文轩的饭菜一口都没动,我忙鼓舞他说:“文轩最能干了,会自己吃饭。”一会儿只见范文轩眼里含满了泪水,一声不吭地走

7、到我的身边,轻轻拉着我走向他的座位,我蹲在文轩身边,轻轻地问:“文轩怎么了?刚刚不是很快乐吗?”只见文轩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一下明白了,像文轩这样的孩子,对亲人同样依恋,对生疏环境同样担心,只是表现得不像哭闹的孩子那样剧烈剧烈。 于是,我给文轩喂了几口饭,文轩慢慢安静下来,并要求自己吃饭。接下来的午睡、下午活动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关注他,或是温顺地摩挲他、轻拍他,或是在他身边悄言几句,或是投以鼓舞、赞许的目光。文轩感受到我亲切、友善的关注,在新的群体中找到归属感,现在文轩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和教师、小朋友相处的很快乐。文轩的事提示了我,每个新入园孩子的不适应都各不一样。做为教师要擅长因人而异准时排解和疏导,尤其是别无视那些入园表现好、适应快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是教师的劝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