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7581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2、。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

3、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

4、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段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B.选文第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三种感官来写景。C.第二段的“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D.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B.第一段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

5、摸”的声响特点,化具体为无形,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增强语势,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C.第四段写出了雷公岩地形的陡、窄、险的特点。D.第六段写了更远的、更陡的路还在后面,表现出翻越之艰,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3)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 【答案】 (1)B(2)B(3)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解析】【分析】(1)B对课文的分析错

6、误。“嗅觉”改为“触觉”。即选文第1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三种感官来写景。 (2)B“化具体为无形”说法有误。应是“化无形为具体”。 (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一问,“坚强的意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二问,“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中“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也就是用翻越老山界的那股英雄气概来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具体方式可以是标语、喊口号、演说

7、等,由此进行宣传鼓动来激发斗志。 故答案为:B;B; 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记叙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把题目认真分析题目中各个选项,并把它们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题,可用排除法答题,先把能确定对错的排除在外,然后重点分析拿不准的选项,就会大大降低难度。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答这样的题,要求对文章从语言、结构、内容、主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必要全面分析,只要抓住选项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

8、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根据题目锁定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关键内容并概括作答。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容则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深入分析。2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祖母的葵花丁立梅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

9、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

10、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

11、,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1)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品味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以“祖母的葵花”为标题

12、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外形:挺立,昂起,迎着太阳(向阳,随着太阳转);精神: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屈服。(2)“妖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黄花开在绿叶中间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香香的”既是葵花籽的香味,又表现出孩子们在缺衣少穿的岁月里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象征了心中爱的温暖。(3)这段插叙表现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梵高的鼓舞,表现了“爱的最强光”,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向日葵这艺术的葵花与生活的葵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使文章更为厚重)。(4)“祖母的葵花”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回忆祖母种葵花、炒瓜子行文;祖母与葵

13、花有着相似之处,向日的葵花也是祖母的写照,象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概括作者笔下的葵花的特点。通读全文后,可从文章中找到关键的词句作答。如第6段的“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7段的“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外形的特点体现着精神品质。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原句,同时把原句放到原文中,即放到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词语。“妖娆”为拟人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景物的情感

14、。题干中的句子的前面有“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由此可见,“香香的”既表现了葵花子的香味,也表现了等待嗑瓜子时的幸福快乐。从叠词的角度分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首先要读懂这一段落的内容,然后确定这属于插叙。至于作用要根据内容来判定。“凡高在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与作者记忆中的黄花相照应,“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是与全文紧紧关联的,与下文的“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相照应,从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可从虚实角度来分析,意思对即可。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结构上“祖母的葵花”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回

15、忆祖母种葵花、炒瓜子行文。内容上:祖母老了,种不动地了,但是,祖母的精神、意志、品格,特别是对生活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由此赞美祖母心中永不衰败的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故答案为:外形:挺立,昂起,迎着太阳(向阳,随着太阳转);精神: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屈服。“妖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黄花开在绿叶中间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香香的”既是葵花籽的香味,又表现出孩子们在缺衣少穿的岁月里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象征了心中爱的温暖。这段插叙表现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梵高的鼓舞,表现了“爱的最强光”,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向日葵这艺术的葵花与生活的葵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使文章更为厚重)。“祖母的葵花”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回忆祖母种葵花、炒瓜子行文;祖母与葵花有着相似之处,向日的葵花也是祖母的写照,象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坚定信念。【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